小车间撬动脱贫“大梦想”和政县吉美包袋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建设产业园区、引进扶贫工厂、援建扶贫车间,这是近年来厦门市集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一个缩影。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爱心帮扶……相隔2000多公里的集美区与和政县,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紧紧相连,携手书写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临夏州吉美包袋有限公司是临夏州首家东部购地建厂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田小平介绍说:“我们的‘扶贫车间’建到了临夏州和政县,实现了两地资源互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建的厂房马上也要投产运营了,新的扶贫工厂能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
46岁的田小平在厦门商圈打拼了16年,她的包袋加工生产生意在当地做得红红火火,就在她的商业伙伴集体“转战”东南亚、印尼等地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她却做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来到千里之外的临夏州和政县创办企业。
“我们把企业转移到贫困地区,是跟国家扶贫政策相吻合的,企业在临夏能站住脚、能生存、能赚钱,又能解决当地建档立卡户的就业问题,为临夏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是我在这里创办企业的初衷。”通过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田小平心中的梦想。
2018年,厦门市鼓励当地企业赴临夏州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的消息发布后,她到西部创业的念头被重新点燃,而当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临夏州和政县许多妇女受家庭条件制约,无法外出打工,缺少就业机会的情况后,更是坚定地做出了投资建厂的决定。
2018年11月,在她的努力下,和政县吉美包袋扶贫车间在和政县建成运营,看着心中的愿望变成现实,田小平内心充满了喜悦。“来和政县建立工厂,是双赢的,既响应了政府号召,变‘输血’为‘造血’,让建档立卡户和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学技能、变工人,成为增产增收的主力军,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也能够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田小平倍感欣慰。
“以前,我和丈夫在和政县城周边的工地打零工。去年11月,听说县上新建的吉美包袋‘扶贫车间’在招工,我就报了名。现在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白天在车间工作,下了班还能照顾孩子,收入稳定了,生活也有盼头!”吉美包袋扶贫车间员工张春花一边娴熟地做工,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田总在这里办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这个月的工资就有2300元左右,我很满意。”
从踏上和政这片热土,田小平便一刻也没有闲着。开展业务培训、运营管理,经常奔波于厦门、临夏两地。经过半年的运行,工厂生产渐入正轨,旅行包、浪板袋、健身包远销国际市场。依靠质量和效率提高收入的奖励机制,也让工厂里的农村妇女们干劲十足。
“我在这里工作已经四个多月了,每月能拿1800元工资。等正式上岗,按计件制领工资,能比现在翻一番。我们厂生产的产品出了国,我不光感到自豪,还对过上幸福生活更有信心。”29岁的城关镇麻藏村马奴给牙说起扶贫车间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言语间难掩喜悦的心情。
据了解,和政县吉美包袋“扶贫工厂”占地1250平方米,现有大型生产设备122台,主要生产户外用品和军警装具用品,车间共有155名工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0人。截至9月,该厂生产旅行包、浪板袋、健身包等45216个,产值559万元,产品销往欧美、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等地。面对源源不断的产品订单,田小平对未来又有了新的规划,她计划再次征地30亩,追加投资,扩建扶贫工厂,带领更多妇女增收致富。
“应临夏所需,尽厦门所能,在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契机下,有了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厂以发展扶贫车间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用‘小车间’来撬动‘大扶贫’。”谈到未来的发展,田小平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马家堡镇台子村村级材料齐全、封面统一、归类有序,建议其它乡镇和村上组织学习借鉴。”前不久,州县两级对和政县马家堡镇...
和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