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临夏系列报道之五 和政 啤特果产业筑起“金山银山”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8-29 01:14 大字

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啤特果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王云祥

近年来,临夏州的啤特果、油牡丹、花椒、花卉等绿色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和政县的啤特果产业,经过升级改造后,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果汁开发和多范围应用的立体产业格局。

和政县啤特果产业成功实现扩张,成为临夏州当地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啤特果产业崛起

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高寒湿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为啤特果生长提供了优良的天然条件。

“啤特果别名皮胎果、剥皮梨、酸巴梨等,属于秋子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适宜在高寒、阴湿、海拔2100-2400米的环境中生长。”甘肃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李小华介绍,啤特果最高树龄可达180多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800公斤左右。果品外形和梨十分相似,但其味道酸甜,含有氯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养胃润肺、消渴止咳、软化血管等多种保健功能。

在和政县买家集镇牙塘村,八八集团拥有1000亩啤特果种植基地。

走进牙塘村啤特果林,这些树龄十多年的果树树干足有碗口一般粗,三米多高的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公司在三合镇、买家集镇流转土地1万多亩,建成了八八集团万亩种植基地产业园。”李小华介绍说。

随着啤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陆续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时下,在和政县广大农村,有众多啤特果专业种植户,一些贫困群众在企业和基地常年务工,做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日多则可挣到工资300元,专业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牙塘村党支部书记杨希仁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说他家种植了10亩啤特果,目前已经全部挂果,产量正逐年提高。

啤特果产业在和政县可谓是“名利双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数据显示,目前和政啤特果种植户为2.6万户,种植面积达17万亩,建成万亩啤特果基地5个,千亩啤特果基地15个,其中6.8万亩已经挂果,产量为6.8万吨。全县有啤特果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企业100多家,其中八八集团为规模最大的一家加工生产企业,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解决了当地180多个农村人口的就业。

脱贫攻坚新模式

今年以来,和政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将啤特果作为全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六大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通过资金补助,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从建平台、育产业、优政策等重要环节出发,研究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政县委外宣办主任虎军说,啤特果产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创品牌提供了条件,在加强种植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提升了啤特果产业各环节技术含量,为绿色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八八集团总工程师段彬介绍,啤特果是一种纯天然果品,公司抓住其具有中医保健功效的特点,已开发了集营养性和保健性为一体的“松鸣岩”牌高原酸梨汁、啤特果汁系列饮料,和果牛王果汁饮料等多种纯天然饮品。目前,公司有25名研发人员,其中有国家级专家6名,拥有国家专利14项,取得科技成果2项,成为公司科技升级的坚强后盾。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啤特果业已成为和政县绿色转型的大产业。

啤特果产业科技化发展不仅提升了产业整体效益,还促使加工销售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让和政在“互联网+啤特果”转型方面有了更多可能。据记者了解,作为全省啤特果领域最大的加工销售企业,八八集团以发展合作经济为手段,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啤特果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深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业态新模式已然成为脱贫攻坚的一项主要抓手。

(转7版)

新闻推荐

临夏州博物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本报讯(记者幸福通讯员马腾)8月6日,州博物馆“家乡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惊人的石之奥秘”社会教育活动拉开帷幕,全州15名同学...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