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不可“自嗨”
罗业喜
■相比自媒体“万马奔腾”,不少政务新媒体却“孤芳自赏”,拥有大量公共资源和人脉优势,却人气冷清,不得不让人反思
■对公众关切不走心,对“晒成绩”很上心,甘心做个“佛系账号”,归根到底是政绩观出了问题
■要在速度、温度、新鲜度、广度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更好地宣传钦州故事,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赢得更好的口碑和公信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智慧政务”“网上政府”渐成大势,各类政务新媒体也“遍地开花”。近年来,钦州政务新媒体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品牌塑造和矩阵化建设已初现雏形,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有效利器。
然而,相比自媒体“万马奔腾”,不少政务新媒体却“孤芳自赏”,拥有大量公共资源和人脉优势,却人气冷清,不得不让人反思。
“互联网+政务”的好处,就是让许多原来“藏在深闺人不知”的信息,贴在墙上、收在柜里的各种时政,能搭载新媒体“时空快车”,群众打开手机一阅便知,省时省力。以前到服务窗口办事、咨询得“按时到场”,随时有“材料不齐”便“打道回府”的可能,如今借助新媒体,部门可以隔空“面对面”,“键对键”解决群众诉求,“全天候回应”成为现实,省心贴心。可为何一些政务新媒体做成了半死不活的“僵尸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内容与运营出了问题: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板块功能不完善、政民互动频度低、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号”“雷人雷语”“有问不答”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还成为领导和部门“晒成绩”“发日记”的自留地。
对公众关切不走心,对“晒成绩”很上心,甘心做个“佛系账号”,归根到底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政务新媒体的建立,本意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了政府与网民的距离,为政府政策、工作的宣传搭建新的平台,用更直接的方式了解民情民意,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工作,也让政府机关更便捷的知晓群众诉求,促进政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然而,一些政府部门看到的不是服务群众的便利,而是凸显“成果”的捷径。一些所谓的“掌上办”“指尖办”“在线办”功能纷繁,看上去花团锦簇。至于发布信息是否有用,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政务服务效率是否提高,群众是否满意,反倒无人问津。
政务新媒体是面镜子,如果不花心思、不下功夫,运营上奉行“拿来主义”,发布的是脱离群众需求,其结果别说“吸粉”,即使“粉”了也会被取消关注。数据显示,钦州政务新媒体2018年有8个账号发布信息不到10条,两个微博账号发布为零。如此运营,随意糊弄,是在自毁公信力,也让网上政务的作风之弊原形尽现,甚至映射出该部门平时一派作风。
“面子工程”靠不住,担当实干最可靠。其实,无论是到窗口办事,还是“一网通办”,其真正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只要牢记初心,用心运营,文章多元化,一改执法部门严肃刻板形象,拉近了与网民距离,何愁没人来“粉”、何愁热度不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党和政府权威的政务发布平台、方便市民办事的掌上平台、引导舆论和政民互动的交流平台,政务新媒体处在“官宣”关键的“C位”,责任重大,应该以“老铁”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可监督的渠道,及时解读党的政策,用心倾听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更好服务群众办事。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钦州政务新媒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要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数据联动”的传播效果,推进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实体政务大厅的线上线下联通,简化操作环节,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指引,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一次认证、一网通办;二是要根植公众需求,畅通政务新媒体互动渠道,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凝民心,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拓展提升服务功能;三是要加强系统培训,注重运营人才培养,培育政务新媒体专业化队伍。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扫黑除恶正在进行时等诸多工作都需要政府部门与群众互动,需要诸多政务新媒体集体发声发力,要在速度、温度、新鲜度、广度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更好地宣传钦州故事,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赢得更好的口碑和公信力。
新闻推荐
沉寂了一宿的李家山村,在朝霞满天时变得鲜亮起来,州审计局扶贫干部马永智和帮扶队员们早早开始忙活起来。马永智是驻和政县...
和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