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坪村:修建脱贫之路本报记者 刘红红 李斌
只有到过山坪村,才知道路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山坪村是和政县梁家寺东乡族乡的一个山区村,以前村民“出山”只有一条砂路,步行需要2个多小时。山坪村312户1764人,建档立卡户172户872人,截至目前,未脱贫户31户141人。多年来,路成了制约山坪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最主要因素。
要致富,先修路,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修好一条路,就能给当地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对于大山深处的农民来说,尤为重要。据梁家寺乡包村干部马明星介绍,山坪村以前只有一条2.5米宽的砂路,2017年乡政府协调县上相关部门,在拓宽硬化原来的砂路时,当地的群众喜极而泣,都不约而同地参与到修路中,很多村民都义务劳动。
如今,经过两三年的修建,山坪村将原来的砂路拓宽改造成了4.5米的水泥路,去年又新修通了一条宽3.5米、长5.5公里的通往县城的水泥路。还有几条通社路正在修建中,今年山坪村将实现通社路全覆盖。这些路的硬化给山坪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现在坐车到县城只需要15分钟,这条路也是现在山坪村通往该县陈家集镇和梁家寺乡的主干道,每天车流量很大。
“你看,这条路既宽敞又平坦。”年逾古稀的老社长马全真大步走在硬化后的村道上,向记者介绍:“我家的收入主要靠种植,以前,路不好,运输是个大问题,农作物拉不出去,外面的也进不来,出去一趟,步行就需要两个半小时哩。”
“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拉运农作物、外出打工、去县城交通都方便得很,日子也好过多了。”细数着变化,老社长对未来满怀憧憬:“路通了,乡亲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路通了只是第一步,还得念好致富“经”。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很难销售出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自种自吃的循环,经济作物几乎为零。现如今,在乡政府的引导下,除了传统的农作物,部分农户还种植了当归、川贝母等中药材,有的还搞上了养殖。
村党支部书记马得成,带领村上的25名贫困户成立了中药材合作社,120亩地里种上了川贝母,他说,川贝母是三年一收,主要销往福建,现在还在试种阶段,要是种植的好,能卖上好价钱,以后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路好了,整个村子也有了活力。现阶段主要是组织村民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村民种植和养殖的劲头越来越足了。”马得成说。
“现在不仅把路修到村里,三个社的通社路也已硬化,今年将完成其余八个社的通社路,实现通社路的全覆盖,而且自来水入户也实现了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已基本得到保障,现在就是要让产业和交通连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土地和产业活起来,让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马明星如是说。
正如那条正在建设的通社公路一样,山坪村的脱贫致富之路正变得越来越平坦。
新闻推荐
本报和政讯(通讯员张臻林)为强化扶贫惠民资金监管、保障涉农惠农资金在阳光下发放,近日,和政县通过创新载体、强化监督方式,建...
和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