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生灰 ◇马进祥
(接3月1日4版)而下一代人农村人由于粮贱伤农,宁肯去城里打工也不愿在老家种庄稼地了,许多土地因多年不种粮而荒芜,杂草丛生。随便出去打零工,挣的钱比辛苦一年种粮食的钱多。我哥给我算过一笔账,抛掉种子、化肥、耕地、打场,细算下来种庄稼是赔钱的,还搭上了劳力,白下苦呢。
回到庄子上,我发现只有我一个老实巴交的侄子坚决不去打工,还在坚持勤勤恳恳种地,除了一匹马,一头牛,他没有机械化的生产资料,依然是几辈子来一成不变的那种劳作方式。他因为种地而日子过得很紧巴,女儿学习很优秀,上中学了没钱缴学费,面临辍学。远在深圳开办文化传播公司的原我同事马飞得知这个情况后,每月慷慨资助500元才得以报上了名。
我发现,如今农村年轻人去城里打工,空巢老人日子艰难。记得我们小时候庄子里没有一家是年轻人和老人单开的,穷也好,富也罢,白面杂粮都在一个锅里搅,一个炕上吃。但现今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许多农村的年轻人不愿和老人住。只有缩小城乡差别,尽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社会的一体化,实现养老、医保、上学就业等社会保障的平等化,才能解决农村根本性的问题。
是啊,那时家乡的生态是那样脆弱。记忆里,庄子后坡里,几无树,草很稀。放羊时我们最发愁的是往哪面赶,哪面的山坡上才有草,让羊能够吃个饱呢?
三
今年夏天回老家,我来到以前放过羊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满山遍野都生长着长长的绿草,树也多了起来。以前老去放羊的那个南阳废渠上下全都栽满了啤特果树。一问侄儿才知道,南阳渠以北的坡地里,早就不种庄稼了,退耕还林了。由于政策性补助,那些地里种上了啤特果树。后来补助断了,但果子的收入便续上了。我哥说,现在每年的啤特果卖的钱虽然少,比不得打工多,但也比薄田的庄稼收成好。
确实,这几十年来家乡生活相对好了,不但粮食够吃,而且都普遍用上了太阳灶,甚至还用电茶壶,也有的用电褥子,不烧炕,不烧柴,不烧麦秆了,没人砍树更不挖草皮了,所以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了。
我的家乡蒿支沟,是一个三关口,所以也叫“三合”,如今的三合镇,其南面广通河畔是一条川道,那是宁河城,也就是和政县城;向东川道渐宽,一直延伸到宁定,也就是如今的广河县城;西面是一条沟,以前大概长满了长长的蒿子草,所以叫蒿支沟,也叫蒿子沟。这个三关口沟口也叫蒿支沟门。从沟门沿兰郎公路向西爬坡而上,一直到南阳山,就是蒿支沟。
现今的康临高速公路沿着我的家乡蒿支沟一线穿过。一过和政出口,拐过铁公山的梁梁,就是一个开阔的显眼处,就能一眼望见整个蒿支沟阴阳两面里那郁郁葱葱的山峦,白云悠悠的蓝天下,长着茂盛的树木,如茵的绿草,星星点点的牛羊在草丛里静静地吃草。放眼望去,右手山上那个绿荫包围着的村庄就是我的老家邓家山,那个我从小玩大的地方。
睡在老家的大炕上,早晨太阳尚未升起,久违的野鸡(雉鸡)、斑鸠等鸟儿欢快的叫声从地埂、从对面阴洼山的树林里传出来,此起彼伏,甚是热闹。这一定是因为生态改善的结果。想当年,人的生存都很难,哪有鸟儿的叫声呢?
(完)
新闻推荐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MacFarquhar)来源:费正清研究中心官网 资料图据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官网消息,2月10日...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