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征收公粮的日子

甘肃日报 2019-01-29 04:54 大字

邓仲祥

对于下乡催粮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每到夏秋季节,群众对交粮比较积极,只要完成夏收打碾,把粮食晒干后,那些边远山区群众就翻山越岭用架子车、三轮车、手扶拖拉机等运输工具,拉粮食到蒿支沟仓库排队交粮,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风景线。

农村的交粮分两种,一种是公粮,古称皇粮,也就是农业税,是不给钱的,根据每家地亩的数量,定有一个交粮的标准。还有一种是定购粮,当时叫爱国粮,就是按照上面定下来的数量,每年必须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个粮是给钱的,但是给的价格非常低。在我的印象里,小麦一斤是一毛二分钱,玉米一斤是九分钱。

每到秋天,县上粮油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乡上开始着手做粮油任务分解工作,并召开全乡由各村会计参加的粮油任务分解工作会议,把县上统一印制的粮油征收任务通知单发到各村,由各村进行每一户任务的分摊,填写完成后,发到各户。我第一次接触粮油工作任务是1984年下半年,在三合乡刚参加工作不久,所包的一个中等村叫尕新庄村,村社干部工作能力强,连续几年粮油任务完成比较顺利。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县上对粮油任务非常重视,对完成粮油任务前三名的乡镇进行奖励,三合乡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当时,我所包的虎家村是乡上数得着的大村,我与村干部进行了工作分工,我主动承担了几个社的粮油任务上门催缴工作,村上对每一个社进行了粮油任务清算,对完不成任务的再进行上门催促。我跑的几个社粮油缺的不多,我及时与村干部商量,拿上粮食袋子,借上一把秤,到没有完成任务的户上门收粮,再把收到的粮食交到蒿支沟粮站。那一年,我所包的虎家村粮油任务按期完成,进入到奖励的行列,并列为第三名,乡上奖励了500元现金。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被调到陈家集乡工作,所包贾百户村,村上交粮任务完成得比较好,但也有群众借机寻事,不是邻里矛盾纠纷没有调处好,就是村上没有给他救济款等,反正找各种理由就是不交粮。还有人因地界纠纷和邻居大打出手,被打伤住院,并说:“我的事情你们不处理,今年的粮我不交。”我爽快地答应,并和派出所所长沟通,联合调处了两次,可对方就是不同意处理意见。我又多次给对方做思想工作,促膝谈心,拉家常,最后他终于同意了乡上的处理意见,到蒿支沟一次性完成了粮油任务。

说起交粮的运输工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读初中,每天路过蒿支沟粮站,各乡镇交粮的群众川流不息,当时的运输工具就是架子车,几家凑上一车,一架子车就拉一千多斤。离得比较远的乡的群众,就在架子车上套上牛,这就是最省力的工具。后来手扶拖拉机普及,尤其是用在交粮上比较方便实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村开始流行三轮车,雇三轮车交粮成了一种时尚。又过了两年,黑豹车代替了三轮车,交粮自然是靠黑豹车拉运,既方便,又实惠,一车可以装上一个社的粮油任务绝对没问题。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县上,从此结束了下乡催粮的工作。同一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国家取消了农村特产税的征收,也免除了粮油任务,这下可减轻了乡上干部的工作量,这就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群众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免除粮油任务,这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民心工程,实实在在惠及了农村百姓。

而如今的农村,拉运东西都是用兰拖,乡村山路上也跑起了“面的”等轻型运输车辆,结束了三轮车、黑豹车的时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巨大变化,给山区群众带来了极大实惠。

新闻推荐

“2019年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 分会场活动在松鸣岩国际滑雪场开幕

本报和政讯(通讯员李壮沈永华)1月20日,在银装素裹、冰雪辉映的和政县松鸣岩国际滑雪场,第五届全国大众冰雪季“2019年...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