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舞台 和政县建设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民族日报 2018-12-13 09:29 大字

俗话说:“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每年入冬后大部分农民进入了农闲时间。而眼下,和政县扶贫车间的建立,却让妇女们更加忙碌了。

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和政县作为临夏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的思路,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采取东西协作援建、旧房屋改建扩建、企业新建等措施,大力建设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为贫困户打开了一扇脱贫之门,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的目标。

“我在这里参加培训已经一个星期了,每月能拿到1600元生活补贴。培训结束后就能正式上岗,按计件制领工资,最少能比现在翻一番。如今不用出远门就能挣上钱,脱贫有指望,生活也有盼头了!”在吉美包装扶贫车间内,30岁的贫困户王巧翠正低头练习着缝纫技术,说起扶贫车间的好处,她掩饰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王巧翠是买家集镇西关集村的贫困村民,全家6口人,就靠她和丈夫在江苏打工维持生计,虽说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在村里也算是个中上等水平。自从前年父亲突然生病,她和丈夫辞掉工作回家照顾以来,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去年,她家被村上增补为建档立卡户,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吉美扶贫车间进了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让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虽说父亲去世了,但家里上有70多岁的奶奶,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要照顾,我和丈夫没法外出打工。现在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我既能照顾家人,还能有固定收入,我很满足。”王巧翠如是说。

吉美扶贫车间是今年11月由厦门市集美区联系厦门顺然包袋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的,在125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像王巧翠这样的工人有70多人。“从家庭妇女、培训学员再到技术工人,让许多妇女实现了华丽转身,增加了致富信心,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自身发展。”扶贫车间负责人宋应强说,由于与国内外多家外贸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订单多,现有条件并不能满足需求,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计划投资5000万元再建一个扶贫车间,生产户外运动装备、军需背包等,建成后能够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将实现企业效益与当地贫困家庭增收的互惠共赢。

的确,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照顾家、耕种庄稼,还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扶贫车间作为地方产业扶贫的探索,如今在和政县的不少乡村已成为“新常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城关镇咀头村东西协作扶贫就业车间是由县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动员和政籍青年致富带头人李白哈建设的。走进该扶贫车间,灯火通明、暖风吹面,工人们坐在缝纫机前正紧张有序地赶制一批订单。“我们这个车间有47名工人,已经运营一个多月。特别是在县上的支持和引导下,已与当地学校、医院、建筑公司达成协议,为其生产校服、白大褂、布鞋、鞋垫等。”李白哈向记者介绍。

工厂要用工,贫困户要脱贫。然而,对于和政县来说,当地农村有能力的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特殊困难户。也往往就是这些困难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陷入了愈加贫困的“怪圈”。将扶贫车间建在村里,让和政县找到了一条实现两者双赢的捷径。正如县人社局负责人所说:“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劳动,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实现了扶贫不养懒汉的扶贫宗旨。”

扶贫车间建村口,就业脱贫有奔头。为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加快全县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和政县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乡镇为责任主体,负责本乡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宣传等工作,做到贫困村、贫困户在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在哪里,并从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同时,采取厂房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互联网+”等模式建设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输血变造血”的就业脱贫模式。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认定扶贫车间7家,主要加工生产布鞋、服装、山野菜、掺混肥等,吸纳333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5人,妇女160人,每人月均增收1000元左右。

大山微笑,百姓幸福。伴随着扶贫车间轰鸣的机器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正在家门口点燃。

新闻推荐

和政县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许金虎

和政县红色旅游起步较晚,但借助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劲东风,有了喜人的发展。2009年,县委县政府投资在松鸣岩景区建立了肋巴...

和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