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面前不忘初心——和政县抗洪抢险自救恢复生产生活侧记

民族日报 2018-07-24 13:18 大字

7月18日晚,和政县受暴雨灾害,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4个监测站点,最高达到166.4毫米。该县13个乡(镇)86个村受灾,导致群众房屋、羊棚、道路及便道、水渠、桥梁和农作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4764万元,无人员伤亡。

买家集镇是和政县受灾严重的乡镇之一。这次暴雨洪涝灾害是自7月10日该镇遭受暴雨灾害后遭受的又一次特大暴雨灾害。

22日,灾害发生的第四天,记者再次深入买家集镇受灾一线采访。当记者来到该镇农贸市场临时安置点时,安置点秩序井然,一排排救灾帐篷搭建有序,受灾群众生活正常、情绪稳定。买家集镇党委书记马明告诉记者:“7月10日那天,镇上就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当天,寨子沟村的15户群众转移到了安置点。18日晚暴雨灾害后,又将8户受灾群众转移到了这里。由于应急预案启动得早,群众被提前安置,因此18日的暴雨中,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

买舍勒夫家的帐篷门口的炉子上正烧着热水,走进帐篷,放着两张床和一张桌子,还有一个红十字会发放的家庭救助箱。“这里生活用品齐全,有被褥、防潮垫、雨伞、手电筒等,连牙刷香皂都有。”买舍勒夫说,他们一家8口,在安置点有两个帐篷,10日下雨时,房子就进水了,镇上当天就把他们转移到了安置点。“幸亏10日搬来了,18日的雨把我家房后的6棵树冲倒,有一间房屋被树压塌,其它的房屋都裂开了缝。现在想想,真的很害怕。目前在帐篷里住着稳当,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买舍勒夫说。

在安置点,记者看到一个帐篷门口挂着临时党小组和卫生防疫点两个牌子。据了解,为了加强对集中安置点的管理,镇上成立了党小组和卫生防疫点,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人员每天清理安置点卫生,并做好防火、防疫、防卫等工作,为安置点23户受灾户发放了面粉、食用油、被褥等生活必需品。马明告诉记者:“10日那天,安置点就成立了临时党小组,负责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安全等工作,并轮流值班,预防灾害再次发生。”

随后记者来到该镇买大路了解道路桥梁受灾情况。褡裢沟是该镇的一条排洪沟,横穿买大路,暴雨引发的洪水使沟上的一座桥梁损毁,桥底的涵洞也全部堵塞。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一台挖掘机正在清理桥底的碎石、淤泥。“这条路是石咀、民主、牙塘等几个村群众出村的唯一的一条路,现在,这座桥的一边拉起了警戒线,不让大车和重车通行。”马明说,这里还不是最严重的,上面石咀村附近的路面都塌陷了,需要清理完堆积的土石,才能重新修建路基。

记者沿一条乡道进入和政县另一个受灾严重的梁家寺乡时看到,沿路的淤泥已经被清理堆放在路边,道路全线畅通。“为了保障过往车辆和群众的出行安全畅通,乡上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从19日下午开始,就着手清理这条乡道的淤泥,路边堆积的淤泥马上会被运走。”该乡党委书记马占良说。

走进该乡杨仲家村,洪水冲断的树木被村干部和群众整齐地堆放在路边,有的群众正在拿铁锹刮铲已经快干了的淤泥,有的则在清扫路面。“洪水退去后的杨仲家村,路面上都是淤泥,脚踩下去,要用力才能拔出来。”杨仲家村支书马腾海说,由村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清理淤泥已经两天了,今天差不多能完成清淤工作。

记者看了看时间,虽然已是中午1点多了,但大家依旧忙碌着,顾不上吃午饭,在清淤过程中有些群众的手磨破了皮,可他们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铁锹。“为尽快清理完淤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两天,没人回家吃饭。村上已用三轮车清走了几十车淤泥,大概70方左右。”马腾海说。

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战,目前,和政县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新闻推荐

和政:劳务输转拓富路

本报记者王睿君通讯员刘刚林“我和妻子现在每月除去生活开销,能存下6000元,年底可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前不久,和政县松鸣镇...

和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