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立在舜井旁的迎祥宫碑

济南时报 2018-06-26 14:12 大字

□杨曙明

在时下的舜井西侧,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名迎祥宫碑,乃元代文物,说来距今已有近695年的历史了。

迎祥宫碑虽然竖立在舜井旁,但与舜井并没有什么关联。旧时在舜井周边有三座庙宇,分别是舜庙、娥皇祠、迎祥宫。舜庙是祭祀大舜的庙宇,娥皇祠则是祭祀娥皇、女英的庙宇,而迎祥宫则是道教庙宇。

宋金元时期,佛教衰微,道教兴盛。北宋统治者借鉴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举国崇尚道教,以巩固统治,至蒙元时期,全真派成为正宗道教的主要流派,并发展至鼎盛。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华山华阳宫的陈志渊派弟子在舜庙旁择空地先后建起了供奉“三清”的正殿,祭祀十二真的后殿,以及火星殿、斋舍、庖库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道观建筑群,取名为迎祥宫,当时全真派的首脑人物丘处机为之题写了匾额。迎祥宫香火甚旺,成为当时的名胜景观,其繁荣境况超过了资历久远的华山华阳宫。

迎祥宫碑立于元至治三年(1323),篆额和撰、书分别是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和政治家、史学家张起岩。碑高5米多,螭首龟背,正面碑文如今已模糊难辨,背面的道教发展简图更是了无痕迹。

张养浩,字蒙希,生于1270年,卒于1329年。他自幼聪慧,且读书刻苦。蒙元初年,科举中断,张养浩是凭着文采步入仕途的,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辞官回归故里,闲居在济南云庄。在其后的8年间,朝廷曾七次征召他出山,前六次都被他以各种理由请辞不就。天历二年(1329)正月,当朝廷第7次征召他出山时,他走马上任。原来,时逢陕西大旱,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派他前往领导抗旱救灾。张养浩忧国更忧民,上任仅四个多月,就因劳累过度而“得疾不起”,病逝于任上,享年60岁。张养浩去世之后,朝廷特下诏为他赐祠曲江池畔,并追封滨国公,所以他又被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时下天桥区的柳云社区,有处“文忠园”。“文忠”乃张养浩的谥号,他的墓地就在“文忠园”内,至今保存完好。

在此之前的延佑二年(1315),中断几十年的科举取士恢复,张养浩为主考官之一,主持了进士考试。说来也是巧合,张起岩就是在这次考试中高中榜首,被钦点状元的。如此说来,张起岩当属张养浩的门生,同为济南人的“师徒”二人都声名显赫,其合作的碑刻存世的仅有这块“迎祥宫碑”。

张起岩,字梦臣,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祖籍章丘,生于济南,长在济南。他自幼过目成诵,饱读诗书。20岁时,他被荐举担任了福山县学教谕,从此步入仕途。高中状元后,他先后担任过集贤院修撰、国子监丞、国史院编修、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翰林院侍讲、陕西行台御史、中书侍御史、燕南廉访使、御史中丞等。张起岩博览群书,对史学有着极高的造诣,且尤其熟悉金、辽典章故实、宋儒道学源委。在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史》中,其中的《宋史》《辽史》《金史》,为元代学者所修,张起岩是“三史”的七位总裁官之一。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王朝,在七位总裁官中,有几位蒙古人只挂名、不干事,张起岩行使的其实是执行主编的职责,在“三史”的编纂中,他居功至伟。

明朝末年,道教衰微,特别是满清立国之后,佛教受宠,道教失宠,迎祥宫终归未能逃脱年久失修而倒塌的命运。1986年,在舜井街拓宽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拆除舜园内的厕所时,发现了被当做建材垒砌在墙内的迎祥宫碑,并将其重新竖立起来,这就是人们时下看到的迎祥宫碑。

迎祥宫碑的碑文,主要是概述自金、元百年间全真教派众徒在济南兴建全真教庙宇的历史沿革,间或叙述了济南的山水秀美。“窃谓济南之城,面山负渚,地灵则秀,蔚为山东名藩。历城县,名由历山,舜有祠,盖久也。环城诸山,若锦屏、龙洞、佛岩、奎、函、匡、黄、鹊、药,山非不雄且丽,而巉岩万寻,孤撑云表,则华不注山为之冠。‘峻秀\’之语见称李白,非偶然也。”

站在迎祥宫碑前,岁月的沧桑痕迹显而易见。七百年间的物是人非,却留下了这石质的史书,幸也,幸也。

新闻推荐

架起便民利民连心桥 ——临夏邮政开展税票同城寄服务侧记

5月26日,家住和政县梁家寺乡的个体户王立明收到了一封“特殊”的EMS信,信内装着3张他向和政县邮政分公司西街支局申请代开...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