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日子——纪念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它是为了纪念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国际人道法的缔造者、国际救援和战地救护的开创者、国际志愿服务的先驱者、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简·亨利·杜南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贡献。
杜南1828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父亲是银行家,杜南从小受心地善良扶危济贫的父母影响,18岁就加入赈济协会,业余时间都用在访贫问病的活动上。1859年,杜南为恢复法籍公民身份,并陈述他对开发阿尔及利亚的设想,决定前往意大利北部晋见正在那里指挥作战的法皇拿破仑三世。6月25日,途经索尔弗利诺村庄,他目睹了极其悲惨的战后情景。刚刚结束的法奥之战将4万多死伤的士兵遗弃在战场上,血流成河,一片哭嚎。他立即动员组织当地的居民(包括医生和护士)收容和安置伤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护和治疗,日夜看护伤员,4000多名伤员得以重生。
杜南返回日内瓦后,花费3年多时间,用心血写出了不朽的名著《索尔弗利诺回忆录》,1862年11月他自费出版,分别送给他的朋友和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治家。杜南在书中不仅记录描写了索尔弗利诺战役的惨烈,伤病的悲惨处境,更是开创性地提出了两项著名的主张,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训练,战时开展战地救护,救助伤员;二是签订一份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者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他的这两项重大建议得到各国许多政要和名流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1863年2月9日,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前身)在日内瓦成立,于是倡仪在日内瓦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战地伤兵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为此,杜南到处奔走,行程3千多公里,游说他的主张,最终得到了各国的广泛支持。10月26日至29日,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在日内瓦召开预备会议。会议决定:敦促各国建立伤兵救护委员会,不仅救护伤兵的机构和人员应该中立化,伤兵本人也应中立化。为了表示对杜南和其祖国瑞士的尊敬,决定采用瑞士国旗颜色的翻转——白底红十字作为志愿救护人员的识别标志。1864年8月8日到22日,召开的日内瓦外交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部日内瓦公约,此后又签署了3部日内瓦条约和2部附加议定书,形成了完备的国际人道法)。从此国际红十字运动在欧洲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很快蔓延到全球。杜南也为红十字运动和人类的和平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经历。1901年,挪威政府授予他首届诺贝尔和平奖。
1948年,即杜南逝世之后的第38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协会决定将杜南的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此后,每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杜南这位世界红十字运动的伟大创始人和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
2017年我国新修订的红十字会法,也选择了5月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作为实施日。(本文文字、图片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图:淮南市红十字会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活动
新闻推荐
三尺讲台迎冬夏 一支粉笔耕未来 ——记和政县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张习忠
“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谈起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和政一中教师张习忠有着一堆说不完的话。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张习忠...
和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