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甜醅的故事

民族日报 2019-09-27 09:24 大字

一粒粒燕麦,被放置大盆里,接受清水的荡漾。然后,装入袋子中,借由男子有力的摔打,外表的“皮衣”陡然落去,只剩白嫩饱满的麦仁。接着放在锅中煮沸,冷却一下再放到盆或缸中,撒入曲子,放到火炕或者电热毯上发酵。两三天后,燕麦已经完成了华丽的变身,不但气味混合了麦香和糟香,而且外面裹上一层淡淡的乳白色“纱衣”。

这是广河甜醅的“前世传奇”,而属于它的今生故事,每天都在大街小巷中的甜醅店主和食客间上演。

店主的桌上,大盆里的甜醅新鲜诱人。食客前来,可带走食用,也可以带走礼盒馈赠亲友。更多的人是进入店中看着街景享用。

装甜醅的碗很精致,店主必然要把甜醅装满溢出碗面,如富士山一般,才显出自己的诚意来。勺子细长,插在高耸的甜醅中,犹如曲项而歌的天鹅。

店家根据时节,分别准备热开水和冰水,让客人添入甜醅中,以助风味。夏天,顺手提起桌上水壶倒入碗中,一股清泉落入甜醅,入口清凉适口,水的滋味特别润喉沁心,引得人频频添水,意犹未尽。冬天,店内必然有炉子供食客取暖,一把把拾掇得锃亮的水壶,沸水滚烫,倒入甜醅中,温香润喉,让人不禁只喝水而忘了吃甜醅。

甜醅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可是最具喜感的还是看小孩吃甜醅。小孩吃得慢,一勺下去,看看碗里,四处张望,大人边看过路行人,边看自家小孩呆萌样,不觉心生怜爱。更好笑的是,小孩吃着吃着,嘴角、脸颊甚至额头会沾上燕麦粒,为人父母的见了不免“扑哧”一笑,一边说句“我的儿,这是给自己留的晚饭吗?”一边替孩子刮去那麦粒儿。如此,甜醅的味道与父母的疼爱,融合在一起,成为记忆之海里,活跃的海豚,不论离家多远,想起来就是甜蜜。

相比于街市上用燕麦做的甜醅,平常人家中也常用小麦来做甜醅。用小麦做,最大的难度在于掌握住麦粒煮沸的火候与时间。麦粒煮得太软,再经发酵,几乎成汤水。煮得太硬,吃起来又会如嚼石子,没有软糯的口感。由此,煮的功夫足以看出,当家女人是不是拥有“好锅头”。

小时候,家里小麦去皮的任务由我担当,小麦浸过水后,放入塑料袋被我摔打七八十下,基本可以由母亲筛去外皮了。当时煮的操作由奶奶来掌握,现在由我母亲掌握,妻子打打下手。煮甜醅的“好锅头”需要岁月的历练。

我吃过最好的小麦甜醅,是在十年前。当时在山区,做入户调查,由小队长领着走了一上午,上沟下洼访了十几户人家。眼看到了中午时间,我想着回去吃午饭。

五十多岁,身体壮实面色黝黑的小队长,让我到他家去吃午饭。见他邀请热诚,如果回去要走十里山路,我就跟他去他家了。

他家在沟沿上,进院上了小楼,坐到炕上,打开窗户看景。当时正是四月,白色的杏花开在房前屋后,桃红柳绿,对面山沟,鸡犬之声不时传来,一派春和景明的田园风光。她老婆,端来油香、洋芋丝和酸饭,味道很不错。

于是我说,阿姨的“锅头好”。小队长眼睛眯着,乐得裂开了嘴,说这媳妇是他前妻过世后娶的。我说,书上把这叫“续弦”,只要弓弦好,弓箭才能射得远,难怪您老这么精神。

他更加乐了,说我吃不吃他老婆做的小麦甜醅。我说非常喜欢吃甜醅,于是他招呼老婆弄来两碗,果然麦粒软糯可口,酸甜味道沁人心脾。

用小麦做甜醅,是因为过去燕麦不容易购买,但现在大家可以很方便的从网上购买,制作带有自家风味的甜醅了。

虽然自己也可以做,去店里吃一碗正宗的广河甜醅,依然是大家最喜欢的。

新闻推荐

中共临夏州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届州委第七轮巡察工作的公告

根据州委统一安排,从2019年9月下旬开始,对全州医疗、食药、扶贫、工程领域的11个部门单位和10个乡(镇)及州县(市)住建局(人防)系...

广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