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种 乡村记忆
高绪丽林志刚撰文/供图
“荆种”是牟平方言的叫法,它的学名叫做蔓荆子,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蔓荆子是中药蔓荆的种子,生于海边、沙滩等一些盐碱地,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牟平北海沿的海沙地就有过大面积野生的中药材蔓荆。
上世纪60年代初,牟平县、乡、村三级政府带领群众在沿海植松固沙,连续数年战天斗地,雨季造林,种植出一片黑松防护林。这道天然屏障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村庄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也保住了一方安宁。姜格庄乡镇临海,那里的人们说起北临的黄海,称为“北海沿”。姜格庄街道地势平坦,境内拥有国家级沿海防护林5万亩、生态公益林9万多亩,有45华里黄金海岸线,汉河、广河、念河、峒岭河等多条河流蜿蜒入海,拥有养殖海域30万亩。沿海海沙纯净,石英含量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说起当年的植松造林,我的父辈们记忆犹新。他们当年不过10岁左右的光景,常常把黄岩泥加水调和,像和面一样,捏成一个碗状,捏成“娃娃砰”———我小时候也玩过这个,将做好的“娃娃砰”使劲朝墙上或空地一摔,谁摔得最响、最四分五裂,就算谁赢。而我的父辈们玩得更“高级”:他们将黑松树的种子埋在“娃娃砰”里,然后一个一个像沙场点兵似地摆在操场上,等待它们发芽。
一粒种子,一棵小树苗,就是一份希望和一份绿意。“众人抬柴火焰高”,当时,所有的村庄大队,所有的场所单位,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加入到植松造林的行列中,趁着雨季,沿海岸线栽下数万顷黑松林。当年栽下的小树苗,如今已变成玉带环绕的沿海防护林。我老家姜格庄街道云溪村一位八十余岁的本家爷爷告诉我:没有这片防护林之前,海边是绵延不断的海沙,一遇台风,早晨起来,被子上会有一层细沙。因风沙侵袭,云溪村先后三次整村向南搬离海边。可以说,没有这防护林,就没有今天安居乐业的日子。
往年到了10月份左右,我们穿过沿海防护林到北海沿,总会看到大面积的荆种,有的还挂着淡紫色的倒钟状的花朵,早发的果实已经成熟变成黑褐色。那时候学校勤工俭学,其中必有收荆种一项。
荆种,也就是蔓荆,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呈藤状,它的嫩枝呈四方形,小叶片卵形或长倒卵形。在我们当地,六七月份过了麦季,就陆续有花开,到了10月11月,它的果实成熟,便到了摘果期。蔓荆花开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有些类似薄荷,味道浓郁清凉,它的种子也有类似的香味。我小的时候,只知道大人们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都喜欢用荆种填装的枕头。大人们说,枕荆种枕头,不失眠,不头痛。后来我资料,知道蔓荆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材,“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治头风痛、脑鸣、目泪出”,还能治风热感冒。
在北海沿没有防护林之前,海边的荆种还扮演着另一种角色,那就是固定沙地。遗憾的是,今天的海边已经很难找到荆种的踪迹了,唯有零星几处远离防护林的海沙地上,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今年国庆节回老家,我穿过防护林,经过云溪村的海钓基地继续往前,在海边一处沙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荆种。走近一看,正值成熟期的荆种,却只见藤蔓,少见成熟的果实,唯有几朵零星的倒钟形状的淡紫色的花朵,还能依稀辨出荆种存在的痕迹。
后来才知,去年有人到村里收购荆种,给出的价钱是10块钱一斤,于是有人不顾荆种成熟的周期,提前将它们撸了个干净。今年,最初来收购荆种的,说是20块钱一斤,没隔几天,立马翻倍涨到50元。这下子,那零星几处荆种更是天天有人光顾,有的人家,甚至把准备用来装枕头的荆种都拿出来换成了钞票。就在前几天,我又去了那处有荆种的地方,迎着扑面的海风,我低下身子蹲在那些荆种匍匐的藤蔓中间,俯下头去闻零星残存花朵上的浓郁清凉味道,思绪禁不住飘向了那一年。是的,那一年,就在脚下的这片海沙地上,那一片片的淡紫色的荆种花朵,汇成了一片绚烂夺目的淡紫色的海洋……
新闻推荐
9月19日至20日,州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广河县举行。从广河县官坊乡政府、水泉乡政府,到广河县民族会堂,再到庄窠集...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