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临夏的精神对话 ◇ 郝成林
遥远的精神故乡
“哎,提起我的家呀,我家在临夏。白布的尕汗褟呀,青布的尕夹夹……”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都禁不住想起自己的精神故乡——素有古丝绸之路“西部旱码头”和“中国花儿之乡”美誉的临夏。
几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在临夏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
临夏位于甘肃中部西南,黄河上游。美丽的大夏河穿城而过。据说当年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治水源头便是今天的临夏。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欣然题写“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前不久,我去兰州出差,专程又去了趟临夏。踏上了这片久违的土地,又体验了一把纯朴的乡情,更激起了我埋藏心底多年的情结,一切都让我纵情,让我倾心……
齐家文化的请柬
临夏历史悠久,秦汉王朝时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河州、导河,是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素有“河湟重镇”之誉。
临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齐家文化遗址、黄河明珠刘家峡和有中国古动物化石“伊甸园”美誉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焕发着迷人的魅力。
“史熄人文在,地望常变迁”。临夏广河县,一座西北小城里,一个陶罐引出一段历史。“齐家文化”就此扬名。黄土掩埋了这里辉煌的过往,沉睡几千年的秘密静待发掘。这就是青铜时代的遗存、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齐家坪遗址。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齐家故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作为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也是人类灿烂的文化瑰宝,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第一次听到“齐家文化”是在电视里。当时,我国第一部展示齐家文化的纪录片《齐家文化探源之旅》正在热播,通过纪录片,我对四千年悠久历史的齐家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想零距离感受她的风采。
所以,我的临夏之行第一站便是齐家镇。
初春时节,万物蛰伏,层层的梯田依山延伸。
齐家镇园子坪村一处农田的下方,一片人为挖掘过的四五米的断层立在路边,白灰层清晰可见,并被护栏细心围住。
“这儿就是4000年前的先民们生活过的地方。”一位当地朋友,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会员唐君指着断面上一条清晰的白灰线对我说。
白灰线其实是齐家文化的典型特征——白灰地面的横截面。在挖掘过的断面上,仔细寻找,还能看到几处细细碎碎的陶片,一处颜色明显区别于周围、颜色有点发灰的“灰坑”。随处可见的碎陶片丛生在大地上,一片片犁开远古的烟火,从繁华到静寂。坑洞中似有烈火燃烧,烧制出远古之文。
站在高处,眼望四周,满山的农田都是“齐家坪遗址”的保护范围,先民们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留下的万千物品,都深深埋藏在地底,偶尔露出一丝半缕,像先祖留给后人的“密码”,等待人们破解它的含义。
有位学者说,华夏文明并非单纯的定居农业文明,也不是纯粹的游牧文明,是一种复合文明。深入系统研究齐家文化可以阐明华夏文明形成的历程。为此,临夏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以“齐家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并成立了齐家文化研究会。以齐家文化的代表玉器“玉琮”为外观设计,展示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念。博物馆陈列着1200余件文物,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器具、一张张旧照,复原了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临潭磨沟、青海民和喇家等齐家文化场景13处,参观者如身临千年前的生活场景。齐家文化研究会则聚焦甘肃、聚焦临夏,研究齐家文化,探源华夏文明,从而让世界了解齐家文化、让齐家文化走向世界。
可以说,齐家坪的山水是远古野性诗歌的流动。齐家坪的遗址是华夏文明源头的再现。河州大地,积石山下,广通河畔,齐家遗址见证着华夏文明的源头。
所以,在我印象里,临夏有一种很深厚的东西,一种更典雅、更高贵的东西,那种东西直到今天仍时刻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花儿”盛开的地方
临夏是中国花儿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的花儿之乡。
花儿属于高腔山歌,挺拔明快,曲调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新疆等广大地区。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音调之丰富,位列全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被赞誉为“西北之魂”。
我听过内蒙古的《牧歌》,品过苗族的《飞歌》,也欣赏过陕西的《信天游》,但在临夏,资质瑰丽的“花儿”却让我感受到一种震撼。一声“花儿”高亢得让我豪情满怀,忧伤得令我荡气回肠。也许,只有在临夏才可以听到最地道的“花儿”。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小道,处处都飘荡着“花儿”美妙的旋律。那歌声或高亢,或苍凉,或清雅,让我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记忆中永远有这样一幅画面:空旷的山坡上,几位歌手正用辽远的中音唱着乡土味十足的“花儿”。动作舒缓优雅,歌声沁人心脾,笑容甜蜜幸福。简单的几笔构成了一幅暖暖的油画,那意境辽阔而高远,清秀而绚丽……
“哎,提起我的家呀,我家在临夏。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尕锅里熬青茶……”耳边又回荡起熟悉的旋律,不禁又想起我那难忘的临夏情缘!
永远的家园
家乡是生命的脐带,是精神的归属。临夏之行虽然短暂,但她独有的风情却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人、那山、那花早已融进我的梦乡。特别是那热情好客的脸庞,那渐渐听熟的河州方言,那工艺精良的地毯,那光彩夺目的雕刻葫芦,那悠闲的生活节奏……
有人说,临夏是一部厚厚的线装史书,写满传奇和经典。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古老的临夏正成为世界目光的焦点。但在我心里,临夏是一首经典而又不失时代诗意的史诗。传承与创新交融,古典与现代合拍,谱写着美妙的时代乐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沃土滋养了个性鲜明的临夏人。
临夏人素以质朴的性格和热情好客著称于世。那精致的盖碗茶,大盘的手抓羊肉,无一不散发着临夏人的豪爽与品味。所以有人说,临夏人就像黄土层出土的彩陶。他们身上既有昆仑山脉的骨质,又有黄土高原的质朴,还有黄河的奔放。他们既有农民的质朴,又有牧人的厚道,还有商人的智慧。既保持了自己传统的东西,又吸纳了现代文明的精粹。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只要有生命存活的条件,就顽强的生根发芽。难怪中华大地,大江南北,遍地都有临夏人的足迹。
我在临夏就交了许多这样的朋友。在我眼里,临夏人忠于爱人,忠于家庭,忠于朋友。他们一旦认准了值得交往的人,就像吃“平伙”一样,从宰羊、分肉、吃面都浓罩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这是临夏人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典型写照,而豪爽豁达的性格,在这样的风俗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万水千山走遍,故乡深藏心间”。我想,只要一个人在临夏生活过,那么这方热土就会永远烙在他的心里,就会融化在他的血液里……
思念临夏,祝福临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礼娟通讯员海兰萍)为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引导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家庭、社区、儿童监护人...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