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民族日报 2017-08-03 09:48 大字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目前,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最有持久力的动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便可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教师适时配上解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具有奇、秀、险和静、清、绿特点的桂林山水,给学生展现出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厚起来了。同时,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往往会出现吐字不够清楚,字音不够准确,这样的范读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读不出课文的真正情感。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替代教师的范读,用类似的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伟大周总理的形象对当今小学生是比较陌生,历史背景与他们有距离感。如果只让学生读几篇课文,教师作一些分析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一个形象丰满、精神崇高的伟大的周总理。因此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讲到周总理夜里工作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总理工作的辛苦,我插放了一段在电影《周恩来》中截取下来的周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一夜的视频片段,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视频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观,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增强周总理形象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把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带向高潮,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总理逝世,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一幕,这样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悟到亿万人自发为总理送行的无限深情的内在情感驱动。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做不到课文情感的真实体会。

三、解决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了克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缩短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克服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信息技术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河县谢家小学)

新闻推荐

广河高速 一载有44人客车发生侧翻 已致19人死亡25人受伤

新华社广州7月6日电6日13时许,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境内的广河高速龙门永汉段发生交通事故,事发客车上共44人,其中19人死亡,其余25人皆受伤。伤者已全部送往医院抢救,现场已开始恢复通行,善后工作正...

广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