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 共奔小康】打好精准牌 拓宽致富路 临夏州***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甘肃日报 2017-07-25 05:07 大字

本报记者邹海林通讯员马龙

临夏回族自治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六抓”思路举措,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合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喜人成效。自2013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450公里,100%的建制村、70%的自然村实现了通沥青水泥路,全面完成42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96万户,易地搬迁2.2万人,全州农村贫困人口由56.1万人下降到26.08万人,贫困面从32.37%缩小到14.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26元增加到5680元。

精准识别摸清底数

对象上墙、目标上墙、措施上墙……在临夏州,无论走进哪个贫困村,都会在村委会显眼处看到一张“作战图”,图上清晰记录着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及增收计划等基本情况。

打赢扶贫攻坚战,摸清底数是关键。为此,临夏州选派5104名机关干部进驻贫困村和县乡村干部一道,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入手,开展纵向到村、横向到边的帮扶工作。

“干部们做事认真仔细得很,每次来都拿着计算器,边问、边算、边记,我自己记账都没这么清楚。”广河县买家集镇石咀村贫困户李双方说。

明确靶向,精准施策。临夏州做到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的无缝对接,帮扶措施与贫困户和家庭成员的无缝对接。同时,对贫困户“鼓信心、增技能、加动力”,激活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产业扶持增强实效

临夏州是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居第二。如何摘掉“穷帽子”?怎样改变贫困面貌?在“精”字上寻良方,在“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破难题,在“细”字上下功夫——临夏州委在工作部署中提出了“四字诀”。

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63岁的村民虎祥林,从事养殖业多年,由于缺资金缺技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在***精准脱贫行动中,帮扶干部针对他的发展意愿,扶持他家修建了养殖暖棚,发放了4只基础母羊,并帮助落实了5万元***专项贷款,县里的畜牧养殖技术员还送技术到户,为他开起了“小灶”。

“让群众说了算,按群众意愿办。”临夏州既用足用好国家普惠政策,又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让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帮扶措施因人而异。针对不同贫困农户和人员,采取百姓“点菜”、政府“配菜”的方式,特别是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意愿、能力等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帮扶“菜单”,在稳定增加收入、提高脱贫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设施打牢基础

布楞沟,东乡县高山乡的一个贫困村,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这里,近处是山,远处是山,满眼都是山。“上去一山又一山,一道一道的塄坎。”这曲花儿,仿佛就是布楞沟村的写照。

多少年里,干旱与贫穷,困扰着布楞沟。每当旱情来临,出去打工讨生活,曾是当地村民唯一的选择。

如今,眺望布楞沟村,昔日的小山村已改变了模样。山腰上层层的梯田缠绕,山脚下平整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小学校里红旗招展,漂亮的教学楼和铺着绿色塑胶的小操场,非常醒目。从山顶到村里,是一条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布楞沟村委会的二层小楼,设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添置了洗衣机等。“若不是***,我们村再过十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年逾古稀的村民马国权说起村里的变化时,感慨万千。

扶贫打好精准牌,脱贫按下快进键。2013年至2016年,临夏州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2亿元,***专项贷款44.69亿元,各级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2.49亿元,紧盯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到村到户扶持项目,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广东龙门县发生客车交通事故 19人死亡25人受伤

新华社广州7月6日电(记者李雄鹰、叶前、王攀、吕光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境内的广河高速龙门永汉段发生交通事故,事发客车上共44人,其中19人死亡,其余25人皆受伤。伤者已全部送往医院抢救,现场已开...

广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