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六)
□雷盛成
B.齐家为基
——古代对官员家庭美德的重视
家和
即家庭和睦。这从古代文人的诗歌中更能显现,如杜甫的诗《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该诗表达了作者身在外地,思念远在家乡的妻儿的浓烈情感。大意是: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遥思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后汉书·宋弘传》中记载了宋弘不离结发妻子的故事。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少府宋尚之子,东汉初年大臣。宋弘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帝直言敢谏。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他历任太中大夫、大司空,位列三公,位高权重,光武帝对其十分器重,封宣平侯,以品行清雅获得称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欲嫁宋弘,光武帝亲找宋弘商议,宋弘因家有发妻,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言推辞,让光武帝也无可奈何。
古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一个家庭是否和谐,关键在于夫妻。在家庭日益小化的今天,夫妻关系对家庭和谐的影响更加突出。可以说,夫妻关系直接决定家庭是否和谐。夫妻间的温馨生活,不但有助婚姻关系调和,夫妇情感与日俱增,更可以作为子女的典范,学习怎样建立健康和紧密的人际关系。恩爱夫妇带给对方和家人无尽的动力和欢乐,夫妻间的恩爱就是和谐家庭的主旋律。
乡情
即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中国古代官员特别讲究故乡之情,健康的故乡之情,朝廷也十分提倡。古时候官员退休,往往叶落归根,要回到家乡定居,因而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政治阶层——乡绅。当然,有些乡绅变成土豪劣绅、当地恶霸,但大多数的乡绅在家乡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做了很多好事。而今,我们是否也可鼓励各级官员退休后,回到家乡居住,像古人那样,成为地方乡绅发挥余热,如调解乡里矛盾,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和乡风,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以感恩故乡,为新农村建设出力。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古人喜欢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美好的乡情也促使他们廉洁、勤政,否则他们将无颜见江东父老了。如果现在也这样,也许贪官污吏要少得多。
古人的故乡情节,从诗词中尤为显现。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贾岛很有意思,在并州呆了十多年,但故乡在咸阳,在并州时怀念咸阳,在咸阳时又思念并州,心里十分矛盾,于是就写了一首诗《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古时规定官员不能在故乡或一个地方任职太久,要经常换岗,就是所谓宦游天下。因此工作之地便成了官员的第二、第三故乡,他们不仅感恩故乡,而且也通过勤奋工作,造福当地百姓。如苏轼的故乡是四川眉山,他在杭州工作时,把西湖治理得非常好,造福千秋万代。纵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身份。其次,故乡是宗族意义的团聚地。在异地他乡,遇到两类人最易牵起怀思故乡之情。一是来自故乡的乡人,“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那种共饮一江水的同里感觉让身在异乡的他难忘。二是到故乡去做官的人,苏轼总会夸故乡的山水、风物:“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最后,故乡是文化心理的生活区。在异乡,苏轼常用故乡的山水、风物、典故来比照,在黄州见到美丽的海棠,他不禁发出是否来自故乡的疑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不仅如此,他还将故乡的文化移植到他乡,让异乡充满故乡的气息。他在湖州写的《何满子》词中的岷峨、江汉、当垆人等都是故乡的符号。不断怀念故乡的苏轼,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苏轼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长期处于“无家”的状态,“逐客如僧岂有家”,不得不忘记地理、家族和文化心理意义上的故乡,认他乡为故乡。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他从小在外,为官四处奔波,但对家乡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有着一股挚情,几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的亲朋好友,名胜古迹,写了许多诗文、书信、墓志,表达了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了,自己后来也郁闷而死,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仅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据载,1930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时任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就参考了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如青苗法等,进行改革,使美国很快渡过萧条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王安石拯救了美国农民。王安石家乡人民也对他有着深深的景仰和怀念。许多地名都是为纪念他而取的,家乡学者著书撰文,为王安石辩诬:南宋金溪陆九渊在《荆公祠堂祀》中盛赞其人品高尚,贬斥了王安石的政敌;清代金溪蔡上翔,穷毕生精力撰写《王荆公年谱考略》,以辩宋史之诬。
近现代的陈嘉庚,虽为商人,身居海外,但其对国家、对家乡的大爱之情,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品德,堪为后世之表。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6万多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陈嘉庚认为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挽救劳苦大众于水火,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他在家乡集美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用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在他办的公司已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近日,在龙泉镇拱北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姐姐马阿英社(右)、弟弟马有苏夫(左)、堂弟马白克勒放学后回家。姐姐马阿英社14...
东乡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乡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