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白莲教起义 坚壁清野龚景瀚献策(九)

达州晚报 2020-03-23 09:03 大字

川楚白莲教起义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五省,清廷共征调十多省数十万军队剿办。清道光年间进士、著名史学家魏源①所著的《圣武记》说:“自‘贼’起事,自报戡定,先后用兵九载,耗银达二万万两……而官兵乡勇之阵亡,与五省民之死难者,无得而稽焉……”川东北二十余州县是起义、征剿之主战场,大小战斗数百场,毙清军将佐200余名,(尤以东乡境内最多,毙清将11人),毙文官19人(东乡境内5人),毙乡勇头目、生员豪绅254人(东乡28人),毙乡勇8555人,(东乡2520人)。乱定之后,东乡没收白莲教徒田产以万亩计,作为官产(公产),地方政府责成冉××,龚××经手以贱价卖给地主豪强,起义人员幸存的家人沦为赤贫。

这场战乱的起因,清朝最高统治者嘉庆皇帝是最清楚的。他谕旨说:“达州首领王三槐、徐添德等惑众倡乱,亦缘奸胥哇役需索刁难,逆‘匪’供官逼民反之说,四支勾连,以致频处溃裂。总缘起事之初,地方官办理不善,激成事端。”

前面这段文字,不用解说,开宗明义阐释了白莲教“倡乱”的起因和性质。“官逼民反”“办理不善,激成事端”,这血泪教训统治阶级并未吸取,“天朝上国”江河日下,又生祸乱②。

摆完这段往事,朱老汉还有几件必须说明的事:

(一)关于白莲教的“教义”,我不敢妄言是非。纵观一两千年的农民起义,都是用谣言或迷信传言鼓动起来的。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造谣说自己是“真龙天子”。造反者当然不能以“凡间”“凡人”的地位和力量去造“天子”的反,也要借“天”的旨意和力量去造封建帝王的反,最低在心理上要达到与封建帝王相平等。尤其重要的是在迷信风行的古代,炮制“天意”的谣言往往能招揽大批民众,为起事创造硬性条件。如秦末陈胜吴广举兵反秦,陈胜搞的“鱼腹藏书——陈胜王”,以及学狐叫“大楚兴,陈胜王”,《水浒传》里碣石村埋碑,白莲教宣扬“弥勒佛当有天下”,即借助“天”“神”的力量造反就不足为奇了。

(二)历代封建统治者把“起义”者蔑称为“贼”“匪”,其活动称“谋反”“谋大逆”,要凌迟处死、灭族。你颠覆他的统治地位,他就严历惩办。

可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奉受天命”来统治臣民,治理国家,就应该把国家管理好。古代《尚书·泰誓中》说“惟天惠民,惟辟奉天”“君天下者当奉天以爱民”。皇帝行文下诏,开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如果皇帝不把国家治理好,社会动乱,生民倒悬,皇帝有悖天意,就是该遭天谴的罪魁祸首。

(三)地方志和一些文史资料都把白莲教起义队伍称为“义军”,我以前也是这样写的,这个习惯称谓值得考究。按理说“义军”即“义师”,仁义之师,应以维护广大群众利益为宗旨。清初,生于今通川区蒲家镇的著名思想家唐甄认为“学兵”(泛指军队、军事)首先要学“仁”(仁爱、仁慈),继而学“义”(要讲正义、道义)。学习军事和养兵的目的是“生民”(使民生存)“救民”,非以杀民。浅显地说,国家养兵用兵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白莲教的宗旨、教义也“提倡不杀、不盗。”白莲教起义武装走到哪里就抢粮,抢钱,抢衣物,甚至拉走农家牛羊……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惯例,不以为奇,也不以为非,莫去深究。白莲教造封建帝王的反,“迎接光明的未来”,就只该去杀反动的封建统治者,不能杀无辜百姓。

有读者以为朱老汉借题发挥,污蔑农民起义。你要知底细,先去读读嘉庆二年正月二十五,徐添德的部将王大受发布的文告,领会其中“即杀人放火,乃宇宙所定之数③……倘尔不来投降……定斩草除根,不留一人”;你若有兴趣,再去浏览清道光版《大竹县志·卷三

十一·节烈》《卷三十·孝友》和嘉庆版《达县志·卷三十八·人物》之后,再来讨论这件史实。

囿于篇幅,我只举清道光版《大竹县志·卷二十一节·烈》载有:“杨氏,白玉清妻、庠生白广俊母,年六十二,事姑(婆母)尤谨,嘉庆四年正月二十日‘贼’猝至,家人妇、子尽逃,氏因母谢氏年老难行,持母携孙离家里许,被执。氏哀恳日:‘吾母八十余,乞勿伤,宁杀我。’‘贼’不听,欲杀其母,氏以身蔽母,‘贼’杀之。氏大哭且骂,‘贼’怒杀之,又毙其孙。时邻右叶忠化受创末死,目睹其事。”该《志·卷三十·孝友》和嘉庆版《达县志·卷三十八·人物》还有多处白莲教武装乱杀平民的记录。

也许有人认为我举的是官方文献,今通川区罗江镇犀牛山、观音庵等地还有老年人传唱“犀牛山过年……窦城寨杀完。”

造皇帝的反,就该去杀皇帝;官逼民反,杀贪官污吏,老百姓举双手赞成;杀敌对者理所当然,杀反抗者情有可原;杀毫无反抗能力的老弱和儿童,就不是“义军”所为。

人信仰自由,“不顺从”是人的选择,循规蹈矩的平民百姓不跟你一道造反,不愿去杀人抢掠,你就“斩草除根,不留一人”,在道义上说不通。这也许是白莲教起义失败的悲剧所在。

(四)一些文史资料和专辑把白莲教起义武装说成是战无不胜的天兵天将。这有几层因素,一是精神作用,起义是“替天行道”,代行上天的旨意“造反”,抱定“剔骨还父,肉还母”自我牺牲义无反顾的信念,有“刀枪不能近身”的法力和一人舍死,十人难挡的勇气,加上起义武装支系繁多,各自为战,“驻无定所,窜无定向”,运用“逐粮而走”“因粮于我”的流动作战,既无后勤困扰的包袱,又使清军“剿则无以为守,守则无以为剿”,疲于奔命的转徙,导致这次战乱旷日持久,国库奇绌,朝廷武力衰弱。

(五)我对史籍中的有些数字也打了个大问号。如时任达州知州戴如煌违例招养5000名捕役(捕快)就得深究。众所周知,清乾隆年间,四川仍处移民填川期间,尔时,达州只有新宁、东乡、太平三县,人口数也不能与当今相比。乾隆五十九年(1794)达县清查实载承粮花户11345户,花民户缺载。嘉庆十七年(1812)达县有粮户33997户,花民64917户。东乡县嘉庆元年(1796)18900户,78422人。新宁县嘉庆十六年(1811),清查实籍在册24881户,86692人;太平县清乾隆六十年(1795)13964户,53738人。

无论怎样核计,清嘉庆初年达州的总人口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多,城垣也不是当今的规模,1949年达县城总人口约三万。清朝政府机关有规定编制,又实行经兵制,人员经费丝丝入扣。戴如煌私自招养五千捕役,绝对不是老弱残疾和妇孺儿童,这五千人驻扎在什么处所,靠什么养活?当然是敲诈勒索,这五千精壮汉子抓了多少人?两个衙役抓一个有2500人,十个衙役抓一个有500人,姓甚名谁。我翻遍现存资料,发现其抓捕的人只有东乡县王三槐的父母及妻室。“太平县令徐麟祉抓获习教练习者汪老五等14人,解送达州惩处”。更让我狐疑的是《白莲教起义》的作者杨先国先生曾说,乾隆末年“缉拿教案时,达州白莲教并未暴露……(衙役头目)徐添德不积极办案,被捕。”这是自相矛盾的表述。

一些文稿中,多处出现几千人,数万人,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从哪里来?200年前的东乡峰城有多大规模?有多少住户?倏忽之间涌入几千、万余人。驻,随遇而安;吃呢?每天耗粮几千斤,数万斤,饮水也需几千桶。不是“犟拐拐”朱老汉钻牛角尖,东乡县的太平寨、观音山、峨城山、香炉坪、板桥溪、大成寨等地方我都去过,有些地方用水都是问题。白莲教起义之初“逐粮而走”“因粮于民”有吃的。其后,兵荒马乱,大片田地废耕,哀鸿遍野,问题就大了。

夸大数字,是历代军事的惯用手法,不足为奇,也不以为非,《三国演义》中“曹操率八十三万人下江南”是战略,写历史就应本着文理与事理相合,形式逻辑与思维逻辑相合,要读者相信,首先要自己相信,不该信口开河笔尖生花。

注:

①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道光年间进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官至高邮知州。鸦片战争时,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予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圣武记》,共十卷。采用纪事本末体裁,叙述清朝自开国至道光年间重要战事,总结各项军事制度的经验,强调海防和筹饷练兵,主张购买外国船炮利器,“以彼长技,御彼长技。”

②清嘉庆十八年(1813)始,河北、山东又爆发“天理教”起义。

③数:即术数,这里指上天注定的命运、劫难。

新闻推荐

中铁二十一局举办专场招聘会

本报讯(记者赵好飞通讯员李昕)近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项目联合东乡县达板镇委在达板镇易地...

东乡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乡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