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入城”有富路 东乡县城南区易地搬迁见闻

民族日报 2020-02-29 09:38 大字

图为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本报记者史有东摄

在东乡县,最漂亮、最高端的楼盘是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进小区的是来自全县山区22个乡镇的近万名最贫困的群众。

这些群众,以前由于生活在山区,路途偏远,无法摆脱“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等困扰,他们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就是易地搬迁。

该易地搬迁安置点,是东乡县一个重要的“出山入城”安置点。这里的搬迁群众能否“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走进了这里。

站在锁南坝山顶,看到10多栋高楼组成移民花苑、金强、县城安置、幸福4个居民小区,小区内幼儿园、学校、扶贫车间等相配套,显得气派、富有朝气。

锁南镇党委书记马胜虎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严峻挑战和多重影响,但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丝毫没有动摇、没有改变。我们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充分放大在疫情防控战中释放出的‘十大空前效应’抓脱贫攻坚,让搬进来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从山区搬到城市,从农民变成市民,至关重要的是入住。

如何实现入住,记者来到东乡县锁南镇城南社区服务大厅,看到宽敞的大厅里,有10个服务窗口,10多名干部在值守,随时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楼上的水漏了,请帮忙。”“我家的电停了”……社区党支部书记马福辉说:“像这样关系群众生活的问题,我们都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干部成了群众的生活向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是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尽快解决他们遇到的这些问题,让群众感到住在楼房里很温馨。

66岁的马阿西也和59岁的马阿英社,老家在大树乡杨家村,两位老人动情地给记者讲述社区工作人员是如何上门指导用电、用水、用燃气灶的事情。马阿西也说:“搬到这里,我们太高兴了。住在楼房里,遇到困难,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做梦也没想到我们变成了城里人。”

入住后,就业就是群众最大的民生问题,在大厅里,来自柳树乡的年轻妇女马赛飞也问工作人员:“我现在闲了,想打工挣钱,你们能帮助解决吗?”工作人员介绍:“要么去雨伞厂做工,要么再过一段时间有几个餐厅需要服务人员,你选择哪一个?”交谈中,马赛飞也的有关个人信息都被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

城南社区工作组组长张翼萍告诉记者:“我们经过详细统计,居住在这里的劳动力共计4972人,并登记了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务工必要条件。经过多方努力,已经有2537人通过从事建筑、餐饮、养殖、省外务工等方式实现就业。”

记者了解到,对剩余劳动力,该县也有了安排计划,已经协调省内外企业吸纳部分劳动力就业,向厦门等地输转劳动力170多人,向辖内雨具厂、毛纺厂两家扶贫车间安置400多人,向正在兴建的南区农副市场安置450余人……同时,向本地建筑、餐饮企业安置其他适宜人员。

安置点设在县城,困扰东乡农民几百年的吃水、上学、就医等难题,迎刃而解。

马梅花的老家在龙泉镇,家中6口人,搬到这里后,爷爷奶奶生病时县医院就在附近;父亲在临夏市某餐厅当厨师,每月有1万元的工资;母亲在扶贫车间打工,每月能挣1500多元,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自己和弟弟在县城读初中。马梅花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像城里人一样幸福。”

新闻推荐

东乡县市监部门推行“非接触式”业务办理

本报讯(记者马霞胡发伟)疫情防控期间,东乡县市监部门创新推出“非接触式”业务办理程序,全面推行“预约办”“网上办”,极大地...

东乡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乡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