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接1版)
据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马成祥介绍,该校共有121名学生,学校采取合作办学模式,将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专业教育相结合,设置了牛肉拉面、中式烹饪、电工、瓦工和美容美发等多个专业,为全县培养了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东乡县出台了“围绕主导产业、群众选择项目、以奖代补扶持”的政策,并对全县尚未脱贫的13270户贫困户落实了帮扶产业,实现了全县贫困户户户有产业的目标。
这项措施具体由贫困户提出申请,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和养殖业增收协议后,每户先期安排产业发展启动资金1万元,用于购买扶贫羊、扶贫牛等,当年每户奖补资金5000元,再补助持续稳定发展资金5000元。如此这般,每户贫困户会得到2万元的产业补助资金。按照一头基础母牛每年繁育1胎计算,每头牛犊净收入达7000元左右,每只肉牛出栏净收入3000元左右,达标户年可创收2.2万元以上,人均收入可达到4000元以上。
随着全县产业帮扶的深入推进,东乡县已经形成了“良种繁育、动物防疫、饲草生产、市场交易”四大体系,并且将牛羊能繁母畜养殖试点模式,在全县贫困面较大的11个乡镇的24个村推开。
与此同时,产业帮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东乡手抓”、“锅塌”、“米面窝窝”、“馓子”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品牌,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东乡县在扶贫车间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建档立卡户创造了新的就业条件。“县上投资370多万建成了扶贫车间,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2019年9月正式运营,厂里有建档立卡户40户,工人平均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达板镇凤凰山村级联合扶贫车间负责人郭静说,车间运营半年来,营业收入达200多万元。
记者采访时看到,这个现代化的扶贫车间,其实就是农村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工业化的加工生产模式,使得一些乡村特色产品、手工艺品走出家门,远销全国各地,为乡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脱贫制度强起来
“三长”责任制,是东乡县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所谓“三长”责任制,是指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村社任村主任、社长和联户长。按照“三长”责任制规定,县级干部每人包抓2个村、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乡镇领导各包抓1个村并任“村主任”, 30户以下的社由1名干部包抓并当“社长”,30户以上的社由2名干部包抓并任“社长”,60户以上的社由3名干部包抓并当“社长”,社内每人联系30户当“联户长”。“三长”责任制推行后,东乡县2800多名县乡干部住进1975个村社,为全县乡村产业及村级综合发展形成了智力支撑。
“我一边积极入户了解民情,一边认真学习钻研国家、省、州、县有关扶贫工作的专业知识,‘三长’责任制政策是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出来的,不但接地气,而且很有针对性,使帮扶工作层层靠实了目标责任,创新了工作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达板镇司法所所长章法龙如是说。“三长”责任制让贫困村少走弯路,能用实际行动为帮扶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脱贫答卷。
村民知情大会也是东乡县脱贫攻坚中的一项创新。“干部群众要面对面座谈,干部讲政策、群众提意见、现场作答复、研判抓落实,从而使群众参与更加主动、干部落实更加积极。”周伟宏说,村民知情大会切实保障了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保证项目资金在阳光下操作、透明式运行。
据记者调查,村民知情大会是一场集体智慧的交流大会,大会将领导干部和群众思想智慧融为一体,为贫困村产业经济及整村推进等进行科学规划,筑牢了返贫防线。去年以来,东乡全县乡村两级召开村民知情大会458场次,参会群众达4.4万人次。
成绩是干出来的!针对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东乡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夜以继日顽强拼搏,号召全县人民群众摒弃“等要靠”的懒散思想,面对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发展致富产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12月11日,记者来到东乡县龙泉镇何汪村扶贫车间,看到村民马阿一西叶正在熟练地加工服装,当记者问起她的收入时,她腼腆地说:“我...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