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富民路
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是贫瘠干旱的土地,这是东乡县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虽然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但是受自然条件限制,他们的付出和产出难成正比。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脱贫致富,既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又要转变观念,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可是怎样实现转变与跨越呢?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该县龙泉镇拱北湾村。
走进村子,扑人眼帘的便是笔直的柏油路、整齐的养殖大棚。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文化广场上农闲和务工回家的村民在打篮球,小孩子你追我赶,一派祥和景象。抬头望天,是城市少有的那种湛蓝。这里原本是拱北湾村八羊古社的一座山头,后来平整出196亩地作为易地搬迁点。走在路上,省委办公厅驻拱北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邓文涛自豪地介绍道:“我们拱北湾村通往村委会的路是柏油路,这个标准放在全州农村都是很少有的。”
拱北湾村是深度贫困村,像许多东乡县的农村一样,生活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但这里人均耕地仅1.41亩,且均为山旱地,农作物收成仅能满足群众自身需求,无法取得经济效益。2018年以来,拱北湾村通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现已推广栽植经济林400余亩,试种金银花600余亩。推广种植优质玉米和青贮玉米700余亩,脱毒马铃薯500余亩,甜高粱130亩。
拱北湾村虽然“人人养殖”,但普遍存在养殖数量少、散户养殖效益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问题。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拱北湾村结合规模化养殖和散户养殖各自的优点,利用“155”产业发展资金和金川公司牛羊养殖奖励金,着重鼓励贫困户规模化养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村羊存栏736只,牛存栏452头。
受思想观念和家庭情况影响,拱北湾村女性劳动力务工尤其是外出打工的意愿不强烈。为了让这些大山深处的农村妇女增加收入,厦门市湖里区和腾达实业公司建立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妇女进厂务工,有效解决了该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同时,新希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爱福农业)经营的香菇大棚产业也吸收了在家闲置的劳动力就近就业,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劳务收入。
“我在扶贫车间已经干了一年了。以前在家种地做家务,花几块钱也要伸手问家里人要。现在我在车间按计件拿工资,每个月能拿1500元左右,感觉在家里也能说得上话了。从来没有想过,我在家门口也能挣钱养家了。”拱北湾村拱北湾社村民马发发满脸笑意地说。像马发发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解决了她们的顾虑,增加了收入,也提升了她们家庭中的地位。
如今,随着种植产业的结构升级,养殖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企业的兴建,拱北湾村已今非昔比。邓文涛说:“我们已经通过了州县验收,预计很快就能实现整村脱贫。我们的努力有了收获,也相信拱北湾村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开辟出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新闻推荐
“听说,今年在合作社入股1000元的群众今天能分红5000元哩!”“入股800元的,也能分红4000元。真可惜,我入得太少啦!才入了500元...
东乡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