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山水 幸福东乡 (下)

民族日报 2019-12-20 09:01 大字

来到红塔山下,山形奇特的红塔山,峭壁上有两根赫红色的天然巨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红塔寺就在巨柱下。据说红塔寺又名洪塔寺,寺院背靠100多米高的红砂岩悬壁,分上、中、下三层三殿,始建于南宋末年,后重修多次,清末民初,屡遭破坏,又几经重修。当时僧人众多,香火旺盛,殿内塑像、壁画甚多,后经历十年浩劫,几乎全毁,但凿建于离地50多米悬崖之上的石窟因栈道被毁而得以保存。

山门两旁的墙壁上,“红塔寺”三个白底黑字,在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分外明显。木刻与彩绘,在阳光下色彩艳丽,中间大两侧小的三扇门,素淡的古铜色,古朴庄重。

院中大殿前的两块碑,一块是新立的,而另一块则是乾隆三十八年刻立的,碑上《洪塔寺募化舍施常住碑记》残存的碑文,记载了红塔寺始建及当初佛教盛行的情形。红塔寺石窟里的壁画,填补了东乡境内没有石窟壁画的空白。2012年10月,专家实地考察发现,红塔寺洞窟为殿堂窟,主室平面呈较规整方形,面积约为20平方米,平顶,顶高约2.3米。北壁开一方形龛,可惜龛内塑像已经不存在。窟内四壁绘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千佛、明王像,四周绘佛教故事。同时,西北壁龛外两侧各存菩萨一尊,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破损严重。通过窟内题记可知,此窟最外层壁画是在康熙十二年由当地唐氏家族重修绘制。

清末河州名人邓隆游览红塔寺后留下的诗句:“擎天石柱号红塔,万古凌云笔一支。洮水满田青不尽,月明倒影蘸清池。”险峻的葡萄山、红塔柱的自然雄姿,洮河沿岸的风光美景,三合枣林、石峡口拱北等景点,让四方游客去感悟东乡的魅力风情。

杏花香里品尝美食

久负盛名的“陇上杏花第一村”——唐汪川,地处洮河的河谷地带,位于东乡县东北部,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河州、兰州的重要通道和驿站,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四季风光秀丽。

春天的唐汪川,是桃杏花儿的国度。杏林远远的粉,淡淡的白,间或屡屡的红,迎着几株杨柳的绿,摇曳一袭花的芬芳。朵朵花儿,招惹着季节,也惹得农人遥想杏儿挂满枝头的金黄,眉眼都在乐着。

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杏树,用满树繁花迎接了整个春天,杏花海里,蝶舞蜂闹,嘤嘤嗡嗡,甚是热闹。

春天过后,黄里透红的杏子挂在枝头。上万亩的大接杏,数万棵杏树,上百万的杏子,产值自然上百万,唐汪人的幸福,与杏子息息相关。就是这方水土,使唐汪川成为有名的“桃杏之乡”,大接杏也被誉为省上的三大名杏之一,享誉西北。

唐汪川,作为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条通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重要渡口,岁月静好里,繁华、热闹,就像杏花的春野和杏黄的盛夏,美不胜收。

赏花累了,看景倦了,那么步入某个农家乐,倒上盖碗茶,一盘手抓羊肉,一碟东乡土豆片,一盘肉末粉条……让舌尖享受独美。而后,倾听孝子峰的神话传说,吃着手抓羊肉,言说其美,了解东乡族的饮食文化,也是一种享受。

作为西北地区的一道特色名菜,“东乡手抓羊肉”已有上百年的制作历史,先后风靡了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城市。手抓羊肉烹煮,说起来简单,把新鲜的羯羊肉用白水煮开,打掉血沫子之后,在汤里放上一点花椒粒、盐、生姜片煮熟即可。

有个文化典故说,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时志书还有“贡汤

羊87只”的记载,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称“枹地羊”由此而来。

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手抓羊肉有多种吃法,打成份子的“平伙”,估计鲜有耳闻。“平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AA制,据说这是东乡族的先民们在古代狩猎时分配猎物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成了一种饮食习俗,体现了东乡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集体精神。

央视《远方的家——百川百山行》节目播出后,东乡手抓得到了更多观众的青睐;在全国小吃和名宴大奖赛中,农家乐“东乡平伙”获得银奖,东乡的全羊宴备受大家喜欢。在互联网,看到有人开辟新的途径,让东乡手抓的浓香飘向全国各地。

质朴的民族风情风俗、澄澈蔚蓝的碧空、清新怡人的天然氧吧……行走在东乡的山山水水间,让心灵去旅行!

(完)

新闻推荐

580多天的帮扶情

“我的一折通办下来了,过两天特困供养的钱,就会打到折子上!”电话那头,传来了马麦勒也高兴且带沙哑的声音。据了解,马麦勒也是...

东乡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