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军:驻村帮扶献真情

民族日报 2019-11-20 09:29 大字

“常小军”这个名字在东乡县五家乡马阴村可谓家喻户晓。谈起他的扶贫工作,不管老幼都会纷纷竖起大拇指。在村里,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常书记”。

2018年7月,常小军被兰州理工大学派驻东乡县五家乡马阴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在马阴村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用真诚与无私、坚守和付出,一心为民办实事,将来自高校的帮扶真情留在了百姓心中。

为了尽快熟悉基层帮扶工作,常小军经常走村串户,认真了解群众家中情况。他经常与贫困户聊困难、说发展、谋出路,在拉近干群关系的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助农脱贫的新出路和新举措。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主动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让党的声音传至千家万户。针对“3+1+1”清零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他积极研究办法,逐个落实,重点攻破,在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马阴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赢得当地群众好口碑。

“只要我们有什么事情,就给常书记说,他会及时过来了解情况,为我们想解决办法。一年多来,常书记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也特别关心老百姓,我们早已把他当成了‘兄弟’。”五家乡马阴村群众马哈买德深情地说。

群众眼中有干部,干部心中装群众,帮扶工作开展就更有力。在常小军的奔走和牵线搭桥下,去年8月,兰州理工大学在马阴村投资15万元,建立了“兰州理工大学微网智能控制研发基地”示范点,开发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了马阴村村委会及村卫生室用电问题;10月,又与兰州理工大学帮扶办和MBA教育中心联系,在村小学开展“MBA学员助脱贫”和“企业责任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五家乡770多名贫困学生发放共计6万多元的奖学金;12月,为马阴小学学生送来价值1.6万元的衣服、手套等学习生活用品,激励他们用心学习。今年元月,常小军再次协调兰州理工大学,为帮扶的80户贫困户送来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作为一名基层帮扶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各个方面困难的考验,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把老百姓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记录,详细分类,逐户逐个解决,这样老百姓才能把你当成亲人一样看待。打赢这场硬仗,我信心十足!”常小军这样描述自己的帮扶感受。

如今的东乡县五家乡马阴村,村风村貌在变,贫瘠的大山在变,群众的生活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像常小军一样,坚守共产党人初心,背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使命,日夜奋战在扶贫一线,为东乡脱贫攻坚助力、注力的真情奉献。

新闻推荐

帮扶带来新希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黝黑的皮肤,简单朴素的衣服,寡言少语。任凭怎样,都不会把这样的人和高楼大厦里西装革履、光鲜亮...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