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本报记者 马玉兴 通讯员 马彦明
在农村有这样一类困难群众,他们渴望脱贫致富,但缺乏过硬的技术,难以在城镇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他们大多又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让他们难以抽身。面对这样的现实,东乡县以脱贫攻坚为总抓手,把扶贫车间建到村口,推动扶贫车间在贫困山区落地生根,全面开花。
从在家干活到成为产业工人,扶贫车间让东乡县汪集镇咀头村的妇女茹翠玲的生活有了全新改变。茹翠玲说,家里人非常支持她来这里上班。茹翠玲之前一直待在家里,她有三个孩子要照看,农忙时帮家里干农活。经过十多天的培训,她已能熟练操作电动毛衫缝纫机。
茹翠玲上班的地方是汪集镇咀头村扶贫车间,主要业务为服装加工,是厦门市湖里区帮扶援建的车间。车间由亚琦制衣投资,目前吸纳就业人员46名,其中建档立卡户29名,人均月收入为1800—3000元。
咀头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属于深度贫困村。现在,这一切随着扶贫车间的兴起,正在发生着全新的改变。记者了解到,该扶贫车间负责人马维龙也是汪集镇咀头村人,他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主要从事衣服的零活,此次听说家门口开办了一家制作毛衫的扶贫车间,他就赶紧辞职回家来扶贫车间上班,他说也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扶贫车间这一崭新的发展模式,除了把贫困村的资源潜力转化成发展能力,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的问题之外,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真正实现了发展上的互惠共赢。
扶贫又扶志。东乡县以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原则,把扶贫车间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探索出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全县共建成运行扶贫车间24个,吸纳就业1000多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伟如)为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消费扶贫,推进厦门、临夏两地消费扶贫合作,5月20日至22日,厦门市商务局调研组来临夏州...
东乡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乡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