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塬村:东乡美食第一村

民族日报 2019-06-08 09:24 大字

环境优美的农家乐

马哈三兄弟三人,老大在新疆,老二在西藏,老三在北京,他们是东乡县东塬乡东塬村的村民,靠着东乡美食走南闯北,带着乡亲开起了饭馆。像他们一样,东塬村群众在外地开饭馆的就有47家,成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6月6日,开斋节刚过,趁着出门在外的人回家过节,记者来到东塬村采访。

东塬村位于东乡县的西大门,国道213线和锁折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在这个不足5平方公里的小塬台上,一幢幢精致干净的房屋院落,掩映在高大的杏、梨、核桃等树丛中,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和谐、幸福。

这个村近400户2000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而这个村却依靠东乡美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人多地少,交通便利,使得东塬村群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走南闯北,养家糊口。

当初,他们许多人从事苦力型的建筑、木材贩运和长途运输行业。那时,凭着东乡人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家都挣了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苦力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少,挣的钱越来越少。

民以食为天,思路决定出路。东塬人在经商中发现,凡是从事饮食行业,把家乡的饼子、面片、手抓羊肉等传统手艺拿出来,在任何地方都能立得住脚,扎得下根。

记者来到马者麻里家,交谈中他讲起了他创业致富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村里的10多人都做起了木材贩运,生意比较好,收入也比较高,当时他们都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富裕户。可好景不长,从90年代末期开始,他们的木材生意渐渐开始衰落。马者麻里说:“2000年以后,木材生意不好做了,当初就应该搞餐饮,可是,自己凭着手里还有点钱,一心想做大生意,就盲目地跑到内蒙古阿拉善盟开矿,结果先是开锑矿赔了钱、后又开锰矿赔了钱,生活随之跌入低谷。2007年,为了度日,就勉强开了一家小饭馆。”可让马者麻里意想不到的是,十多年时间里,饭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客人也一天比一天多。

东塬村人适合做的就是餐饮行业。在采访中,听村里人说,马东吉尼搞运输失败后,欠了不少钱。2012年,他开始改行,到餐厅打工,从一个洗碗工发展成为在福州有8家连锁牛肉面馆的老板。

马哈三兄弟三人先是跑运输,后搞建筑,收入总是不稳定。2015年,三人开始转型搞餐饮,生意都步入正轨。

一直贩运牛羊皮毛的马巴汉吉,最近在西藏日喀则开了一个大饭馆……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外创业的40多个老板都有各自的传奇故事。

在外创业靠餐饮,在家发展还是靠餐饮。如今,东塬村的“爆炒羊羔肉”已经声名远扬,不论是东塬周边的群众,还是从兰州、甘南等地来的客人,常常慕名来到东塬村,品尝这里的“爆炒羊羔肉”。据东塬村马尕拜介绍,他在东塬街道开的饭馆,前来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一天能销售10多只羊。

和马尕拜一样,六家开在东塬村街道的饭馆生意都非常好,他们的爆炒羊羔肉、东乡手抓羊肉、东乡土鸡等都是客人非常喜欢的美食,很多人舍近求远来这品尝。

面对蓬勃兴起的民族特色餐饮业,东塬乡党委政府早有打算。年轻的东塬村党支部书记马龙说:“按照乡上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东塬村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们村打造成临夏美食第一村。”为此,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村上利用各种扶贫惠农政策,鼓励群众开办农家院20多家。这些农家院有的设在村子里面的农家里,有的掩映在绿树丛中,农家院里不仅具备东乡各类美食,更带给人一种农村宁静生活的体验。

如今,东塬村农家院开一个火爆一个,问其原因,一位东塬乡干部说:“2015年,我们就如何办好农家院做了很多努力。为了给农家院提供优质的牛、羊、鸡肉,新鲜蔬菜,帮助建档立卡户发展养殖、种植业,并进行监管,要求农家院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这项措施使农家院的食品质量有了保证,并且给村里建档立卡户增加了收入的。

记者在东塬村看到,马哎由布家的养鸡场里鸡有上万只,马麦德家养殖场羊存栏近百只。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从事养殖的群众有200多户,规模养殖的有100多户,奠定了东塬村在本地发展餐饮业的基础。

东塬村美食发展正在路上。马龙欣喜地告诉记者,最近县上有许多发展产业的政策,我们有信心把餐饮做强做大。

新闻推荐

东乡县积极开展户籍信息核查整顿

本报讯(记者赵淑娴胡发伟)连日来,东乡县各部门、各乡镇、各派出所与全州户籍核查民警一道,积极开展户籍信息大核查大整顿行动...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