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 东乡县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侧记
在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扶贫车间”工作人员生产加工油馃馃。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赵淑娴
一场春雪过后,东乡族自治县的山川梁峁间寒风瑟瑟,但在河滩镇小庄村巾帼“扶贫车间”里却暖意融融——生产区的30多台机器有序运转,妇女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布料、鞋底、斜边等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双双精致的布鞋。
东乡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强化包抓责任、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层次,通过建车间、引企业实现稳就业、促增收,逐步完成脱贫攻坚各阶段任务。截至目前,全县筹建“扶贫车间”58处,投入运营18处,已有740多名贫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工资达2500至3000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一
龙泉乡拱北湾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属于深度贫困村。自去年8月开始,村民马秀花成了“上班族”,“从家里走半个小时就能到车间,每天能赚50多元钱。”
马秀花所在的“扶贫车间”由厦门市湖里区投资120万元援建,主要生产加工服装。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派出专业人员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
如今,随着“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许多像马秀花一样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实现稳定就业,当地的面貌正在发生改变。
改变源于认识。在东乡县,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扶贫车间是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和承接产业转移、稳定易地搬迁、推动就业创业、深化扶贫开发的有效举措。
基于这种认识,东乡县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和产业扶贫、“扶贫车间”专题会,研究解决“扶贫车间”建设运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东乡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基层一线指导企业引进、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工作,组织人员到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推进“扶贫车间”向规模化、规范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县里还研究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扶贫车间”建设、运行、管理具体办法,努力实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群众得实惠、早脱贫的双赢效果。
“现在,干完家里的活就来这里上班。”马秀花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的心里也更亮堂了,只要肯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二
东乡县各级干部们想尽办法、发挥优势、用活资源、动员力量为“扶贫车间”找项目找市场找门路,县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厦门、广州、成都、兰州上门走访、招商引企。
“从厂房选址到开工建设,从招收工人到产品销路,县里给了很大支持。”拱北湾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姬东旺说,“经常有分管领导上门来询问情况,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第一时间都能解决。”
据介绍,在“扶贫车间”建设初期,东乡县坚持互惠共赢和“引进来、扶上马、陪全程”理念,通过提供厂房、流转土地、金融支持、落实政策、联合开展“带薪培训”、帮助增资扩产和配套水电暖路基础设施等方式筑巢引凤,吸引省内外帮扶企业入驻。
四川莫名信息科技公司、厦门特利强雨具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入驻,并促成东乡县青年人才“扶贫车间”和雨具生产基地顺利落地,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帮助1000多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东乡县还加强与中石化、碧桂园等帮扶企业和省、州帮扶单位对接,协调“扶贫车间”产品入驻华联超市、中川机场、碧桂园凤凰优选店和中石化、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销售平台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企业有收益、群众能增收。
三
东乡县紧密结合各乡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坚持重点乡镇重点突破。2018年,东乡县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扶持兴建了八宝茶包装、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有效破解了当地群众增收难的问题。
全县通过将小作坊转型升级、支持手工艺人扩大规模、利用闲置公共设施改造、整合资金新建等方式,以“24个乡镇贫困村扶贫车间建设全覆盖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就业岗位全覆盖”为目标,统筹考虑交通、水电、学校等基础设施情况,灵活布局扶贫车间,既方便企业运营、降低成本,又方便群众办事、照顾家庭和子女。
河滩镇农民马麦如身有残疾,多年来一直依靠父母的照顾和亲友的帮助艰难度日。
自从小庄村巾帼“扶贫车间”开办后,马麦如变得积极向上。“我把在家里做好的鞋交到车间里去,他们就会给我相应的报酬,我终于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了。”说话间,马麦如的眼里透出难掩的喜悦。
东乡县在积极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提升素质的同时,针对家务繁忙或身体残疾贫困户,重点以“家庭式车间”为主,动员全家参与、按件计薪,自由支配时间,“居家式”生产加工,激励多劳多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四
东乡县在建设“扶贫车间”时始终把有利于群众增加收入、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标准,在实践中注重选择脱贫效果好、群众收益快,发展已有基础、群众普遍认可,前景可预期、未来成支柱的产业。
县里综合统筹考虑贫困妇女实际情况,选择易上手、见效快的扶持项目,着力在形成一村一品、丰富产品种类、防止重复建设等方面求突破。还统一设计“扶贫车间”标志、商标注册,重点打造东乡贡羊、东乡洋芋和民族特色食品等优势品牌。
东乡人从小便有炸油饼、炸油馃馃的传统,东乡妇女更是制作这些传统食品的行家里手,针对这一优势,东乡族姑娘马娟在高山乡布楞沟村建起了“扶贫车间”。
“没想到家里做的油馃馃也能卖钱。”布楞沟村妇女马热则向记者介绍,全村50多户贫困家庭的妇女基本上都在“扶贫车间”里上班。
据了解,东乡县还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入驻企业在产品开发、健康食品研发、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合作,加快五大产业园区、五大养殖基地和物流产业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扶贫车间”产品推介力度,推进“扶贫车间”品牌化、链条化、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全县建成的18处“扶贫车间”产品涵盖牛羊肉加工、民族特色美食、传统手工制作、雨具地毯制作等六大类15种以上。
五
2017年年底数据显示,大树乡大树村11个社290多户1500多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760多人,贫困面达51.8%。
2018年,在东乡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由厦门市湖里区援建,总投资130万元的大树村“扶贫车间”落成并投入使用,带动当地60多名妇女就业。
“很多妇女对出门打工有顾虑,我们就组织村里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大树村党支部书记包仲岗说,妇女们经过培训后每个人月收入至少能达到1500元。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成为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领头雁”,东乡县不仅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还依托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和枢纽型组织共建活动,对接省委办公厅、省委党校、腾达职业技术学校,围绕“扶贫车间”打造综合性联合党支部。
据介绍,东乡县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管理,培育集体经济,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带动脱贫和帮扶贫困户能力,并积极充当进驻企业和群众的“润滑剂”,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县里带动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组织和帮扶干部,合力宣传发动,通过采取向群众讲清‘扶贫车间’带来的好处,带群众参观‘扶贫车间’的新鲜感受,请群众体验‘扶贫车间’的劳动过程吸引群众,组织外出观摩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东乡县妇联主席祁秀莉说。
新闻推荐
“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村也变得整洁干净多了,以前的烂房子、旧羊圈都被清理了。我们走在新农村的道路上,心情也舒畅多...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