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亿元建成的“扶贫路”刷层涂料 就算“整改”?
隧道内裂缝随处可见。
折达公路位置示意图。
考勒隧道。
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
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
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接受电话采访。(图片均据央视视频截图)
总投资近16亿元的甘肃省折达公路,是专门修建的一条扶贫公路。这条公路经过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过去群众出门通常需要爬山或坐渡船。而这条公路的通车,不仅能解决当地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事关百姓福祉的扶贫公路,却被举报“工程质量差”,特别是这条路上的“考勒隧道”。
“考勒隧道”穿山而建,隧道顶部是绵延的山脉,隧道到山顶的距离,至少有几百米。
根据专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隧道内原设计中“双层钢筋”,施工后变成了“单层钢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随后,专项联合调查组要求相关部门对隧道封路进行加固整修,计划2017年11月28日完成整改。
央视调查
拖延半年刷个涂料就成“整改”
眼下,距计划整改完成的时间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隧道整改情况到底怎么样了呢?
第一站:东乡村
村民:“路都没有封过”
央视记者随即来到当地展开调查。调查的第一站就是东乡村,一提起“考勒隧道”,村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
东乡村民告诉央视记者:“坑坑洼洼路不好走,一直改不了。”“事故相当多。”
央视记者:隧道里有没有进行过维修啊?
东乡村村民:没,不知道,我没见过。
央视记者:有没有封过路维修啊?
东乡村村民:没封过,这个路没封过,正常通车。
但是在央视记者掌握的一份处理报告上,明确写明2017年11月10日,施工单位就已经进场,组织实施整改,计划11月28日完工。而当地村民却称,隧道连“封路”都没有封过,更没有进行什么“整改”了,事实究竟如何?
记者继续赶往考勒隧道。
第二站:考勒隧道
路基的裂缝随处可见
在考勒隧道外,央视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条隧道,穿山而建,隧道顶部是绵延的山脉,隧道到山顶的距离,至少有几百米,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隧道内的钢筋不达标,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考勒隧道内,记者看到,路基的裂缝随处可见,有的地方的裂缝已经接近一厘米,有的裂缝横跨整个隧道,而隧道的墙面更是随处可见各种裂纹,墙面上修修补补,有些水泥和涂料覆盖裂缝的痕迹,眼前的情形跟处理报告当中的整改方案相差甚远。
央视记者来到报告中显示缺少钢筋的地方,根据报告当中的要求,这里的处理加固意见是加固65cm和60cm的环向和纵向的钢带。而央视记者在现场,却没有看到任何这样的加固措施。
这座隧道究竟有没有进行过整改?隧道里这些新刷的涂料是整改的一部分吗?记者又来到负责这条隧道养护工作的临夏州公路局了解情况。
第三站:临夏公路局
“去年不是刷过涂料吗?”
对于央视的提问,临夏公路局值班人员表示:“加固这个应该没有吧,我不太清楚,这么大的工程没听说过。”
央视记者:重新刷新哪个单位负责的?
临夏公路局值班人员:是我们副站长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情。
随后记者打通了公路局副站长的电话,进行核实。
央视记者:考勒隧道进行过什么施工吗?
临夏公路局副站长:去年不是刷过一次涂料吗,去年,就这一次。
央视记者:涂料是哪儿刷的啊?
临夏公路局副站长:我们不认识,不是我们刷的,是以前的施工单位刷的。
四处碰壁
各部门敷衍,问题工程“踢皮球”
这样的现状与整改报告上的要求相差太大。在这份处理报告上,明确了整改涉及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责任。首先整改工程由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进行施工,甘肃省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督促;这一事件还由甘肃省公路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最后这份处理报告抄送给了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的上级部门甘肃省交通厅。
层层部署、层层监管,应该说各个部门按文件办事,整改很快就可以完成,但是现实却大相径庭。处理报告上,言之凿凿,去年11月底就能完工,可直到现在,当地村民和公路部门都表示,并没有进行整改,到底是怎么回事?
处理报告当中写到“专项联合调查组已责成甘肃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督促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对隧道进行加固处理。而这家核工业西北工程建设总公司正是隧道建设的施工方。记者找到这家公司。
找到施工方: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央视记者:整改的事情知道吧?
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知道。
央视记者:然后咱们也按照整改标准去整改了?
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肯定的,这是必须的,项目负责人还在项目上加固隧道呢。
央视记者:加固多久了?
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加固半年了。
这位负责人给记者的回答是,公司认真地履行整改要求,项目负责人此时正在隧道的施工现场。而记者刚刚从隧道现场回来,并没有发现任何施工单位。这样的说法显然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央视记者:您能问一下工程的负责人,这个工程现在到什么程度了
中核西北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我问他,是回头我的事儿,好吧。
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负责人没有正面回答。
找到督促施工单位: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
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又找到了处理报告中,负责督促施工的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在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负责人孙国生,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处理报告上,是这条隧道整改专项联合调查组的成员之一。
甘肃远大路业有限公司孙国生:“肯定处理,现在还处理呢。”
央视记者:还在处理?
孙国生:还在处理,因为这个方案做了一个,经过专家评审,转接评审觉得这个方案不行,不行就要打回去重新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处理报告中,清晰地写着:隧道加宽段加固处理方案已通过审查,并且当时“施工单位已进场”。
当记者把这份报告,放在这位远大路业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隧道整改专项调查组成员之一的孙国生面前时,他仔细翻阅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孙国生:这个说的是事实,施工队伍都进去了。进去了在那等着呢没事干,所以就把隧道重新粉刷了一遍,粉刷了一遍以后最终这个方案还没有出来,施工队伍就走了。
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
一个关乎工程质量安全,关乎百姓出行生命安危的工程整改,就这样,在文件一级一级的下发过程中,效果也是一级级的衰减,最后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施工方敷衍了事,监理方搪塞忽悠。对于如此整改,上级主管部门对这样的情况到底知不知道呢?记者找到了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
甘肃省公路管理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杨爱明:从这个文件打出来以后,这个事情已经画上了句号了。
央视记者:就是关于整改的事你也不清楚?
杨爱明:人家说整改好了,我又没空上去看去。
这位副处长,并没有向记者出示任何关于隧道已经整改完毕的答复文件。而当提到公路局应该对整改工程进行管理时,这位省公路局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居然表示无能为力。
杨爱明:我们公路局也是行业监管,正儿八经我也管不了人家,我只能督促一下,我只能说吃饭了,你吃不吃饭,你不吃饭我也没办法。现在形势就是这么个形势。
究竟谁管?
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你去找交警啊
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相互推诿,问题隧道却还在使用当中,政府出钱修的“扶贫路”,一下子变成了时时刻刻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路”。
那么这事儿,那么究竟谁能管呢?
这份整改报告,抄送给了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也就是甘肃省公路管理局的上级单位。记者前往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
在交通厅保安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六楼的一个会议室,等待工作人员,但是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出现。再次回到一楼大厅,保安人员却这样回复记者。
保安:要不你们下午来吧,这两天开两会领导都不在。
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交通厅信访办。
保安:办公室没有人,周一打电话就有人上班了,信访办你来找他就可以了。他绝对会接待你,你周一打电话就行了嘛,你还要干啥?
周一,当记者再次来到甘肃省交通厅。这位保安人员帮记者拨通了信访办的电话。记者直接在电话中,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
甘肃省交通厅信访办:但这个事情不归我们交通厅管
央视记者:那谁管啊?
信访办:你去找交警啊,你出大事故了不去找交警啊?有没有人来接待你?你等着吧,你到六楼去吧,你把电话给我们小保安。
随后,记者又一次来到六楼会议厅,又等了整整一天,除了保安人员,没有见到任何其他工作人员。最后,也是由这位保安代表交通厅信访办,宣布了对我们的来访的处理结果。
交通厅保安人员:刚才我接到了电话,上面的领导说你们的这个事情,上周星期五已经接待完了,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找公路局也行、找别的单位也行。这是你们的事情,你不要跟我说。
本组稿件均据央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淑娴)东乡县高度重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完善落实工作,坚持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及时动员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指导服务,细化完善《东乡县精准帮扶和脱贫计划》,确...
东乡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