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羊毛线球和15名“领头羊”背后
搬进新家,如何“留得住、能致富”?
□本报记者 王代强 袁敏 何勤华5月10日中午,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2号安置点入住现场,正在排队入场的阿苏克哈提着一个大大的白色蛇皮口袋,很是惹眼。打开一看,里面装着14个拳头般大小的羊毛线球。
“别人都带吃的喝的、家电家具,你咋就只带几个线球?”记者问。“这是我们家的宝贝!”59岁的阿苏克哈故作神秘地开起玩笑。
原来,他的老伴儿金姑吉史常常编织查尔瓦(一种用羊毛织的彝族服饰)卖钱。如今人搬进新家,手艺和产业也要跟着搬进城里。
不只是阿苏克哈。昭觉县相关部门和搬迁户们,都在积极为后续生活、发展做谋划,确保“留得住、能致富”。
谋准产业促就业
一件查尔瓦需要制作近3个月,品质优秀的能卖到1000多元。靠编织,金姑吉史一年能为家里创收4000多元。但阿苏克哈家没养羊,以前羊毛都是在县城买了托人带回山上。
搬进新家后,阿苏克哈如果要返回距离县城20公里外的山上种地十分不便,而编织羊毛线球、查尔瓦的工具方便携带,在楼房里也能操作,“而且现在家附近就能买到羊毛。”
搬进新家,靠什么谋生,是搬迁村民都在思考的问题。
“悬崖村”——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已经有自己的打算。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介绍,村民下山进城后,“悬崖村”及古里大峡谷将开启新一轮旅游开发,沿山而上计划架设旅游索道,原来的土坯房也将纳入旅游开发的大盘子,“大家到时也可以到村里继续搞旅游。”
已经通过开小卖部从前期旅游开发中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某色伍哈就准备让老婆和小孩先下山,“我还要留在山上,把游客的生意做起来。”
促进后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在行动。昭觉县正利用县城周边打造成熟的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引进的服装加工厂等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务工渠道。
对山里原有的土地、生产用房等生产生活资料,县里也将提前做好谋划,以实现接续生产。
社区管理要跟上
中午12时许,一场与昭觉县城全省最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密切相关的“考试”,正在距离2号安置点两公里外的东方红小学进行。
当天,昭觉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纪委监委等部门,在这里组织开展县城集中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选拔面试工作。
“此次将为县城5个集中安置点社区‘两委’选拔储备人选。”昭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田野介绍,村民搬进安置点后,将以城市社区的方式进行治理。从山里到城里,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具有相应工作能力者进行管理、服务。
为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打好基础,昭觉县于4月28日发布关于选拔县城5个集中安置点社区“两委”班子储备人选的公告。按照要求,每个社区将配备3名后备人选,共计选拔15人,其中至少确保7名党员。
公告发布后,共有318人通过资格复审进入面试环节,其中包括96名党员。
田野说,面试工作将在今天之内完成。之后将对进入考察的人员进行考察,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确定名单,经体检合格后及时上岗试用。试用3个月,考核合格后,再根据人选特长安排至相应岗位。
新闻推荐
合作社大棚本报讯(杨海燕记者彭雪文/图)仲春时节,走进凉山州昭觉县日哈乡觉呷村,只见一片春耕的繁忙景象。“现在每年能从合...
昭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昭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