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诊疗“老三样”到5G应急救援

四川日报 2019-09-06 06:12 大字

老一辈四川人或许还记得,以前去看病,一把听诊器、一张处方笺几乎就是医生的全部家当。如今,这样的看病方式已成为历史。,从诊疗“老三样”到5G应急救援。

发布会上,徐旭用“5个变化”概括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诊疗方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发展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新三样”;从条件简陋的乡村诊所,发展到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医院;从背着药箱走在田间地头的“赤脚医生”,发展到互联网医院专家远程问诊;从看病挂号人工排队,到手机预约、缴费“一键搞定”;从“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到“大病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居民”。

徐旭介绍,群众看病就诊体验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长期以来聚焦于健有所护、病有所医、合理就医、健康安全、医有所保、病有良药、弱有所扶、病有良医、特色优势、群众需求。

率先将5G技术运用于应急救援

发布会上,徐旭还为与会记者举了这样一个实例: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在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专家通过5G医疗救护车,为长宁地震两名重伤员进行远程会诊,及时挽救了地震伤员的生命,这也是四川在全国率先把5G技术运用于应急救援。她还介绍,今年7月起,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悬崖村)的村医,已经可以通过5G信号连接省、州、县三级医院,对村民的病症进行远程病情咨询,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从“老三样”到5G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率先运用,从侧面反映出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之路,反映出群众能够亲身感受到的就诊变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医改10年。徐旭介绍,10年来,四川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消除了城乡二元差别,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0.72%降至2017年的27.9%,为历史最低水平;全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年均增速达到16.72%,中央预算内项目和资金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新闻推荐

“我到凉山扶贫,你去广安上学” 一名驻村干部与彝族孩子的“父子情”

新华社成都8月28日电(记者陈地)26日,周翱翔又踏上了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贫征程。上周末,他因“家事”请了三天假,送他...

昭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昭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