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学会普通话 全社会的责任担当

凉山日报 2019-05-29 09:07 大字

(上接01版)

贫困群众要脱贫,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凉山是一个农业大州,贫困群众要脱贫,还得依靠农业的增产增收,而农业技术是其中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支撑。

对于凉山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语言的障碍伴随着他们推广农业技术的全过程。“下乡推广农业技术,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交流障碍。”凉山州的农技推广人员道出了他们工作推进中的难处。“只能依靠村上的人帮忙翻译,村民们有了问题来问我们,尽管我们都想尽办法解答,可是语言翻译中间难免有许多词不达意的地方,让我们也很无奈。”

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进行,凉山农技推广人员的“难处”即将消失。

重塑 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幼教点和幼儿出现的可喜变化让“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和广泛赞誉。但这项行动的深远意义却不仅如此。

像勒尔有火一样,许多彝族年轻人,不愿意再按照父辈的方式生活,要“走出大凉山”,去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但由于从小没有受过普通话教育,很多时候他们自己感觉“很吃亏”。

不懂汉语、不识汉字、说不好普通话的贫困村民连坐火车、住旅馆都有困难,怎么出去打工呢?语言不通,即使获得工作,也通常是卖体力为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

因为说不好普通话、存在文化障碍而遭受社会排斥和就业歧视,他们难以获得合法收入和公共服务,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分享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和成果。

如果在外工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意外,他们不能够顺畅的交流解决问题,只能千里迢迢的从老家请懂普通话的亲朋好友来帮忙解决,自己还要负担高额的差旅费用。

因为不懂普通话,他们在现代文化中被逐渐的边缘化了,他们通过彝语文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有限。不懂普通话,也意味着他们不能通过这个畅通的渠道获取知识和技能,导致学习能力低下,从而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

而现在,这样的格局开始被扭转。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像是在彝乡大地洒下了种子,学会了普通话的孩子们,不仅让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新局面,通过“小手拉大手”,他们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在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列尔村,因为其“悬崖村”的名声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旅游,但村里的居民全都是彝族村民,村民们有心致富,却因为语言的障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学前学会普通话”这项行动开展以来,阿土列尔村幼教点的孩子们学会了普通话。孩子们不仅自己学会了普通话,他们还成为了连接游客和父母之间的纽带,他们把自己学会的对话教给父母,有时也会充当“小翻译”。

孩子们口中说着的普通话,是致富与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本报记者 钱栩

新闻推荐

昭觉:召开“五四”表彰大会

本报讯为纪念祖国建团97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24日,昭觉县召开了“五四”表彰大会。会议总结了2018年团县委工...

昭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