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化之40年 凉山踏浪逐潮风
当年,《凉山风情》漆刻壁画参加首届全国美术联展,在有诸多全国高手参加的角逐中荣获铜奖,为凉山争得实名。 2017年1月28日晚,央视春晚西昌分公场,成为向全世界展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报记者 钟源 摄
——改革开放四十年凉山文化掠影
40
文以化之年
凉山踏浪逐潮风
,我的文明元年,如果没有这个开始,我和我的祖国,都将不寒而栗,因此,我们不会忘记……”正如《星星》诗刊曾任副主编靳晓静的作品《记忆:1978》所述,1978年,可以说是新中国的“文明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以改革春雷为序曲,中国文化事业被逐步深刻激发,美术、音乐、歌舞、电影等文化作品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沛爆发期。四十年来,中国人用自己独到的发展方式书写了从自为到自觉再到自信的壮丽文化史诗。
而从这一年起,在祖国的大西南,在群山环抱的大凉山上,四十年来,这里的人们,一样也是伴着如此激昂雄壮的节奏,一路走到了今天。
从那时起,1988、1998、2008、2018,四个带着吉祥光环的数字,勾勒的是凉山经济基础的日益茁壮,文化事业的日新月异。
可谓盛世传佳音,不老文化魂,文以化之四十载,凉山风潮正当时!
《凉山风情》之后风情多
A
文/图本报记者米赢
1979年11月16日。
凉山青年徐文龙的散文诗《足迹》发表在《凉山文艺》(后来的《凉山文学》)上。
这是他的处女作,“第一篇被打成铅字的作品。”
对于一个刚刚与文字“恋爱”的文学青年,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那种石破天惊的内心震动不言而喻。
四十年后,当年写“是谁留下的足迹,一个接一个,一路连一路”的青年,已经成长为出版过8部作品的诗人、作家、画家。
无独有偶,和徐文龙的文字和历史足迹遥相呼应的是,四十年后,在四川,文学学士、哲学(宗教学)硕士、曾任《星星》诗刊副主编的靳晓静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记忆:1978》——
“1978,我的文明元年,如果没有这个开始,我和我的祖国,都将不寒而栗,因此,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年,农历戍午年,还是那水,从天上来的,它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听到这话的人都哭了,像流浪迁徙的人找回自己的土地。现在,当我念起,1978,父亲已经老了,他仍然看报纸,除了饮食和健身,他仍关心国家大事。……1978,1978,农历戍午的马年呀,‘文明元年’是它的另一个名字”。
这首作品的感叹色彩立即吸引了众多粉丝共鸣。
诗歌书写的是靳晓静与共和国共舞四十年来的精彩人生轨迹,但也写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心花怒放、欢欣雀跃的美好心声。
一叶知秋。在祖国的大西南,在群山环抱的大凉山上,以1978年改革春雷为序曲,四十年来,这里的人们,一样也是伴着如此激昂雄壮的节奏,一路走到了今天。
从那时起,1988、1998、2008、2018,四个带着吉祥光环的数字,勾勒的是凉山经济基础的日益茁壮,文化事业的日新月异。
可谓盛世传佳音,不老文化魂,文以化之四十载,凉山风潮正当时!
1982年7月,西昌到昭觉的路上,鲜花盛开,气候宜人,正是全国各地学校放暑假的时间。
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的卢德富和几个同学一道,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前往昭觉县采风。
让卢德富和同学们喜出望外的是,在当年的昭觉县展览馆创作室内,他们见到了正在为庆祝建州30周年创作《凉山风情》漆刻壁画的创作组,见到了当时凉山画界的明星画家钱来忠、康绍熙、何昌林、阿勒郁惹、王跃先、马占禄、张华文和胡金辉等。
观摩和讨教当时的凉山画界大咖的作品,对于日后卢德富的“彝画”创立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凉山风情》漆刻壁画参加首届全国美术联展,在有诸多全国高手参加的角逐中荣获铜奖,为凉山争得实名,实属不易。
自此,凉山文化的触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伸进了全国文化大观园,备受同行和国内文艺界青睐。
可以说,《凉山风情》的成功上位,带动了凉山文艺的创作激情,凉山风情风光无限的时代,慢慢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1980年代的凉山,彝族歌舞、电影、美术等文化作品,迎来一个丰沛爆发期。
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凉山选送的《凉山风情》获得铜牌奖。
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支格阿尔》(卢德富与他人合作)入选参展,《太阳的女儿》(马元作)获铜牌奖,《支格阿尔》后来获得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8月,凉山首届火把节音乐会在西昌凉山军分区第二招待所上演,当时有来自全州各个县的代表队共有54首声乐曲,6首器乐曲参加,开了“凉山音乐会”先河。
1987年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歌手大奖赛,凉山青年歌手获得一二等奖和优秀奖。
1988年8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全国少数民族省(区)歌手大赛上,代表四川出征的凉山代表队,用歌曲《老汉心里乐开花》、《凉山的湖、凉山的海》、《小会计》、《祝福歌》、《伞姑娘》等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好成绩。
1988年,和大凉山有关的还有一部彩色武打电影《大凉山传奇》,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名叫张西河,编剧是国家一级编剧、凉山州知名文化人黄越勋等,当年,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和口碑都不错。
(下转18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鹏金)全市“双促双增”行动开展以来,新城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环境卫生示范户、镇...
昭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