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面貌大变样

凉山日报 2018-12-03 07:55 大字

早在几年前,四川省凉山州就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凉山脱贫攻坚的目标;在国家、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基础上,凉山针对本地特殊情况,增加了移风易俗等内容,“看得见”的贫困与“看不见”的贫困一起抓,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几年下来,凉山面貌大变样。

一位驻四川省凉山州贫困村的扶贫干部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一栋好房子短短一两个月就可以建成,修通一条乡村公路也不是太难的事,但要改变延续多年的生活习惯和风气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凉山州脱贫的一块“硬骨头”,必须有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

改变观念从“五洗”开始

走进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小学,三年级小学生吉子伍牛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她都要洗手洗脸,饭前要洗手,晚上睡觉前要洗脚。“学校老师是这样教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说的。”吉子伍牛说。

“与前些年相比,现在村民们的卫生习惯好多了。”四开乡副乡长兼洒瓦洛且博村第一书记刘超说,这是凉山开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创建活动的成果。

其中,“养成好习惯”主要包括“五洗”,即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在洒瓦洛且博村,还加上了“洗餐饮炊具”,变成了“六洗”。

刘超说,不要以为“六洗”是小事。“养成好习惯关系到精神面貌问题,而且不讲卫生会直接导致身体不健康甚至生病。”

改变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凉山州在帮助群众“住上好房子”的同时,特别注意帮助他们改变过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洒瓦洛且博村,新建家庭厕所390个、浴室268个、畜圈420个,使全村绝大多数农户都住上了有厕所、有厨房、能洗澡,人畜分开的“彝家新寨”。

据介绍,目前凉山全州已经有206万人、近44%的农村群众入住新居,到2020年,将实现80%的行政村和村民入住新居。

读书认字培育良好风气

在美姑县巴普镇达戈村,记者看到,大片大片的蔬菜长势良好。村民吉克曲左正在自家菜地里除草、间苗。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从没种过这么多蔬菜,更没有卖过菜。从去年开始,驻村干部动员她把种植玉米的地改种蔬菜,按照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她今年种的第一季蔬菜长势很好,接下来还可以再种植两季,加起来这一亩多地今年就可以收入1万多元。而此前种玉米,每年顶多有几百元钱的收入。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已有多户农民开始种蔬菜,蔬菜成为这个县城郊区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曾经,一些不良风气把本来就不富裕的彝族人家弄得更加贫困。为此,在脱贫攻坚中,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形成好风气”全力攻坚。

昭觉县洒瓦洛且博村过去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好闲懒惰等不良风气比较严重,2013年,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村里开展“四好创建”活动,经过几年努力,这个村面貌一新,且已初步实现整村脱贫。

刘超说,彝族群众好客,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爱面子、相互攀比、讲排场现象,进而造成浪费。例如,遇到红白事宜,一些彝族群众动不动就要杀10至20头牛,甚至更多,1头牛就价值1万多元。有的人家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多年翻不了身。

2016年7月,当地一位村民因病去世,按“老规矩”,这家人预估要杀10多头牛、10多头猪、10几只羊,加上其他开支,总花费接近15万元。刘超等乡村干部立即决定以这件事为契机,树立一个丧事简办的榜样。通过算账、做家属和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最后只杀了3头牛,加上买来的200斤猪肉等,总共花费约4万元,客人们也都表示很满意。村民们看到了丧事简办带来的好处,新风俗由此在当地普遍推开。

凉山一些地方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不让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成为压垮村民的“大山”。

各地一方面大力通过“村规民约”等措施破除流传多年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兴办夜校等措施,引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树立勤俭兴家的良好新风,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查问题促整改“阳光问廉”走进高山彝寨

本报讯(俄底科日记者何勤华)10月31日,昭觉县在洒拉地坡乡姐把拉达村召开“彝寨清风拂面来,清卡行动护民生”为主题的惠民...

昭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昭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