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新学期:彝族娃跟着AI老师学普通话

左江日报 2018-09-05 09:35 大字

新华社成都9月3日电(记者吴光于)9月3日,新学期伊始,四川大凉山昭觉县庆恒乡马楚村的幼教点上,一群五、六岁的彝族孩子围坐在电脑前,轮流对着麦克风读起了课文。针对孩子们不时“走调”的口音,电脑里的“老师”逐字逐句地纠正,教室里传出阵阵笑声。

这位“住”在电脑里的老师,是“AI(人工智能)老师智慧教育”公益项目团队送给大凉山孩子们的一份开学大礼。

凉山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对于久居深山的彝族群众来说,因普通话水平低下,在转移就业、劳务输出、领会落实政策、融入现代社会等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以昭觉县为例,彝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98.1%,普通话在当地农村群众中的普及率极低。

“我们在昭觉调研时发现,由于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短缺、老师流动性大,一些老师的发音也并不标准,普通话教学面临很大困难。”“AI老师智慧教育”开发团队负责人说。“针对昭觉县的实际需求,我们为当地孩子量身定制了智能系统,深度融合了语音识别、语音测评等技术,不仅能实时对发音进行智能评测和纠正,还能提供拼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教学。”

系统中还融合了大量当地常用词汇,包括称谓、动物、植物、彝族美食、彝族服饰、礼貌用语等,将常用词汇以“图片+彝汉双语发音”的模式进行展示,简洁易懂,一目了然。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学习,项目团队还为昭觉县124个不通网络、缺乏电教设备的教学点配备了全套学习设备,将相关课程和普通话学习软件预置在电脑中。

“AI老师的到来,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专属普通话老师,而且比我们更专业。”昭觉县民族小学教师李秋说。

项目负责人表示,教会孩子普通话只是“AI老师智慧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未来该项目还将利用AI技术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全年龄段、全学科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大凉山孩子们的身边,助力当地教育发展。

新闻推荐

昭觉“拉莫杯”足球赛开打36年 举办大型演唱会 齐秦等众星助威

文/图本报记者米赢“拉莫”在彝语里原意为“老虎”,也有“坚强,奋斗不息,勇猛,速度,耐力”的引申意义。热爱足球...

昭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昭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