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魔力 搅热一座县城

西昌都市报 2018-08-29 10:28 大字

文/图本报记者戴自弦俄底科日

在逶迤延绵的群山之中,珍珠般雪白的羊群散落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中、山坡上、草甸里,雄鹰在蓝天翱翔着渐渐没入天边尽头;弯弯曲曲的灰白色公路像随意抛撒的一根鸡肠带,沿着山梁和峡谷蜿蜒上百公里,从西昌市一直伸到大凉山腹地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昭觉县城。

第一批大学生

把足球带到了昭觉

上世纪70年代初的昭觉县,县城大部分的房子都还是土坯房,但作为凉山州州府所在地,却是全州17个县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四川省也位列前列,篮球、摔跤等体育比赛多次获得过全省金牌。在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足球是一项什么体育运动的时候,返回州府的第一批毕业大学生们便将足球带回了昭觉。谁也不曾想到,就这么个比篮球还小一点的白色“皮球”,竟一下就招来了一大批彝族小不点。在小海子村的土坝子里,人们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将土坝子围得水泄不通,学生、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摩肩接踵,越来越多的人群向土坝子汇集,他们聚集在破烂不堪的土坝子四周,声嘶力竭地为踢球的小不点们呐喊助威。

也就从那时开始,昭觉第一批足球爱好者,开始了如痴如梦的足球训练和比赛。不论黄灰冲天、凌风尖啸,抑或是暴雨倾盆、泥浆四溅,土坝子里都有他们虎跃龙腾,奔跑如风的身影,呐喊助威声常常要持续到深夜。“很多队员连胶鞋都没得,上场得借队友的鞋子穿,甚至不少队员干脆打着光脚丫就加入了战团。那种狂热忘情,那种如痴如醉,简直找不到语言来形容了。”如今已是昭觉县副县长的马红兵谈起当初在土坝子里踢足球的情景依然抑制不住澎湃的心情。

马红兵是昭觉第一批足球爱好者之一,据他介绍,最先是学校和县城附近的农村青少年自发组织足球训练和友谊赛,尽管没有任何奖品和奖金,但足球的新奇感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越来越多近乎痴狂的足球爱好者。观众越多,热情越高,自发组织的球队多了,大家都争着在要较量,于是由昭觉县车队、县公安局、昭觉中学、县文化馆等单位的青少年足球爱好者以及毕业待分配的大学生们共同发起,于1983年进行了昭觉县第一次正规的“足球联赛”,这一年应该算是昭觉“拉莫杯”足球赛的元年。马红兵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组委会成员:潘雄华、潘雄春、王阿三、张良、马秀文、董小毛、罗琦、张强、勒虎等,他们都是“拉莫杯”的功臣和元老。1985年,昭觉县足球赛被正式命名为“拉莫杯”。“拉莫”在彝语中意为“老虎”,具有勇猛、速度、耐力、顽强的意思。拉莫也是彝族的图腾,象征着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大家还讨论确定了“拉莫杯”足球赛的宗旨,那就是“相互学习,切磋球艺,增进友谊”。在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从1985年开始,“拉莫杯”在昭觉一直坚持着每年举办一次。

与拉莫杯的不解之缘

如今的“拉莫杯”已经成为全县人民津津乐道的一大体育盛会,在全县广大群众,尤其是热爱足球的少、青、中年群体的强烈推动下,“拉莫杯”已成为昭觉名副其实的足球之魂。它早已超出了竞技运动本身,成了昭觉一代又一代人展示自强不息、敢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舞台,成了全县群众性体育运动的一支火炬,堪与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相媲美的又一支奇葩。

曾经创立昭觉“拉莫杯”的老将们,今天大多已是“奔五近六”的阿普了,但他们仍然怀揣着相同心愿,殷殷教诲着自己的徒弟、子女和孙子们:要不忘宗旨,像“拉莫”那样,勇敢地展示球艺、展示自我、展现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正是“拉莫杯”的这种忘我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昭觉足球爱好者,太多人与“拉莫杯”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任昭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已去世多年的勒虎就是老“拉莫”。2006年,他的儿子在金叶队效力,输了球未能跻身四分之一决赛,饭桌上儿子沉默不语,老头子大声问儿子:“有没有信心明年拿冠军?”身为金叶队长的儿子笑了笑,大声回答:“有”!

“我们全家人都是拉莫杯最热情的观众,自己曾是金叶队的老总,关心自然不在话下,老婆、姨妹等只要得空,都会前来为球队呐喊助威。就像当年父亲常来看儿子比赛一样。”勒虎在世时曾对记者说过,如今斯人已去多年,但他的话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在世时,他连续几年赞助了好几支球队,虽然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却连续拿了六七个精神文明奖,成了精神文明奖专业户。

“拉莫杯”的组织者从不对参赛队员的年龄提出明确限制,因此比赛过程中经常看到父子队员在比赛。2014年参赛年龄最大的达48岁,而最小的只有12岁。

昭觉“拉莫杯”自然也能造就球星。文古阿萨出名的时候年仅13岁,组委会本不同意这么小的球员报名,但因他技术出众,经反复争论后才得以报上名,而阿萨也不负众望,在一场球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一鸣惊人,成为“拉莫杯”足球赛的一大美谈。这个由“拉莫杯”培养出来的球星,后来成为了西南民族大学足球校队的队员。

文古阿萨、文古阿哈、文古阿且是县委机关院子长大的三兄弟。大哥阿萨曾是“拉莫杯”历史上年龄最小、球技最出众的球员。文古阿哈、文古阿且读高中、初中时都曾在兄弟队中效力。

曾多年负责“拉莫杯”足球赛事,现任昭觉县环保局局长的巴且打达,两个儿子都出生在拉莫杯期间,第一个儿子取名清泉,是当时他的球队名字,第二个儿子取名德里,原来他当时所在的球队,买了皇家马德里的银色战袍……

续写35年的足球联赛

“拉莫杯”在不经意间已走过了35年光辉岁月。历经35载风雨荡涤,“拉莫杯”宗旨未变,精神弥坚,知名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已拥有近10支昭觉本土组建的球队。每年一届的比赛,不仅吸引了州内普格、美姑、布拖、西昌等县市的足球爱好者多次组队参赛,甚至还有成都、重庆、北京等地的足球爱好者慕名前来参与“拉莫杯”竞技。

2010年以来,昭觉“拉莫杯”足球赛得到了省、州相关部门多次定位:“凉山州最大的群众竞技体育赛事”,这样的定位,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昭觉“拉莫杯”足球运动走得更加高远。

如今,在昭觉县的很多学校都成立了校足球小队。他们采用11人、7人、5人制等各种赛制来丰富着学校的体育运动,体验着全民参与足球的无穷乐趣!

在四川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有一群来自昭觉县农村的足球青少年,他们正接受着系统而正规的足球训练。将这些昭觉农村孩子挑选到省体校上学、培训的是省体校的足球教练何伟。这位20多岁的年轻教练竟然也来自昭觉县,他是考入省体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而且也是“拉莫杯”最忠实的队员。他介绍,这些来自昭觉乡下的少年,已先后3次组队参加省运会和省锦标赛,还获得过全省青少年足球赛第二名。来自昭觉县树坪乡的学生日火木乃,还入选了西南片区的国家队。

昭觉县东方红小学足球队参加了2018年第二届“峨眉山杯”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经过12场激励角逐,以11胜1负的骄人成绩,荣获四川省亚军!

受到“拉莫杯”足球联赛的巨大影响,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还成立了昭觉县第一个少年女子足球队,2012年参加了成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2013年代表凉山州又前往北川中学参加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邀请赛……

如今在昭觉中学、民族中学、青年创业培训中心、昭觉县新文化广场,已有了标准化的足球场,“拉莫杯”的痴迷者们再也不用在泥浆和黄灰中鏖战了。在下午、傍晚或是周末,昭觉县城的青少年们最喜爱的运动依然是足球,传统“拉莫杯”和近年来举办的“周末杯”足球赛已将昭觉足球运动的土壤培育得越来越肥沃。

如今,昭觉的“拉莫杯”俨然已是全县人民的“世界杯”!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工作应知应会二十问

1、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答:2018年1月23日。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三年工作...

昭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昭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