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女孩走进浙大校园这一次,她想亲口对浙大说一声谢谢!
这一次,她想亲口对浙大说一声谢谢! “从未想过我们的故事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浙江大学……”,近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化广场举行的《情系大凉山》摄影展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她叫土比火西,来自四川省大凉山昭觉县。当大凉山的那山、那水、那人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浙大校园里,火西说自己像是看了一部电影,而故事的主角恰好又是她……
一封信牵起13年资助情
13年前,浙大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赴昭觉支教,其中一位支教的张同学来信问导师浙大传媒学院的李岩教授是否愿意与这里的孩子结对,资助他们读书,李岩请她介绍了两位女生。从此,李岩对大凉山孩子的资助一直持续至今。
火西便是这两位幸运的女生之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直到火西12岁那年,在她的多次请求之下,父母才勉强为她凑齐了学费。踏入校园的火西深知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付出多于同学的努力,这也使得她在班中一直名列前茅。而自三年级起,李岩为她提供的资助,更化解了她在学校的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地学习。
三年后,火西如愿考入心仪的初中,但却由于地址变更的缘故与李岩断了联系。让火西感到意外的是,几个月后李岩竟通过在当地支教的浙大学子辗转找到了火西,并继续资助她。“李老师常给我寄学习用品,甚至连我们书信往来时需要的邮票和信纸都为我准备了”,贴心的李岩常在信中鼓励火西,也向她描述着一个不同于大凉山的“外面的世界”,这让火西充满向往,“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看看来信的李老师,看看她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如今的火西,在李岩的资助下已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当地医院抗病毒科室的一名护士,护理的对象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很多人都觉得我被分配到抗病毒科室是因为运气太差了,其实这是我主动申请的”,她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将自己所获得的爱心传递下去。
19年接力点燃昭觉孩子梦想
早在1999年,浙江大学便把昭觉县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点,先后有112名浙大学子到昭觉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足迹遍及47个乡镇217个行政村。一届又一届的支教团成员扎根昭觉、奉献青春,十九年爱心接力,从未中断。
与此同时,19年间,浙江大学在帮助西部的同时也获取了耀眼的成绩单。2017年,浙江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认定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三,学科优秀率居全国高校第二,A类学科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截至2018年3月,学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教书育人,扶贫攻坚,浙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用智慧和汗水切实地改变着大凉山的面貌。
为圆更多的孩子读书梦,支教团成员发起“百人圆梦”爱心助学计划。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批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又相当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一对一资助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12年来,他们已累计帮扶4000余名中小学生,筹集助学金近300余万元,“百人圆梦”计划已成为“千人圆梦”计划。
为提升昭觉县学校、乡镇的硬件设施,支教团开展了“求是筑巢”工程。19年来,支教团为昭觉全县牵线搭桥完成基础建设项目30个,联系爱心企业捐助修建瓦吾村小、黑洛乡村小等希望小学,为昭觉当地援建便民桥4座,并援建多座图书室,为当地提供图书、电视等硬件设备。“求是筑巢”工程已累计向昭觉当地引资6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真真切切地改变着昭觉的模样。
转眼第十九届支教团也已经在西部扎根近一年,而第二十届支教团也已整装待发。未来,浙大人会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用“求是创新”谱写西部的新时代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按照省州要求,进一步督促各乡镇(部门)全人群健康体检工作组织保障,人口基础数据摸底核实,重点人群体检,档案资料...
昭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昭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