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变形记” 旌阳驻村工作队“催化”彝村脱贫致富

德阳晚报 2019-12-17 09:34 大字

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开展工作。

越西县铁西乡打子村在凉山州的群山包围间,2017年,全村57户贫困户、240人全面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集体经济增收,来自旌阳区的驻村工作队行走在当地山林与农户之间,“催化”着大山里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从“形变”到“质变”。

成立团队定制度

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变形”

去年,旌阳区区委办的余洋与多名旌阳区的党员干部来到越西县铁西乡打子村,成立驻村工作队开展援彝工作。如何将打子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有力量、能打仗的队伍,成了摆在身为驻村第一书记余洋和其它驻村干部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改变偏远山区村组干部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高的现象,村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第一书记任组长,村书记和村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员同志任小组成员。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村所有党员干部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杜绝“拿钱不干活”的现象,剜除吃拿卡要、慵懒散浮拖的“毒瘤”,并利用党建月会分派下月工作清单,谁主管谁负责,以签“军令状”的形式挂图作战。同时还确立完善了对结帮扶制度和奖惩测评机制,让驻村工作队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手把手帮助当地村组干部迅速成长起来。

走家串户做工作

推动村产业园区建设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驻村工作队对打子村的产业进行了规划,但却遭遇了阻力。当地大部分村民们并不愿意将自家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他们对产业规划没有信心,对产业的实施也漠不关心。

遇此困境,余洋与驻村工作队员没有气馁,同村长洛古拉达走进村民家中,诚恳地为他们讲解产业扶贫政策,产业的规划和分配方式,消除村民心中的顾虑。工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村民的观念有了变化。“我要把自家的3亩田地都拿出来给你们。”“我家有2亩田地,就挨着1组的主干道,我想拿出来投到我们村合作社。”得到村民的支持后,驻村工作队示范种植了50亩豌豆,带动打子村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示范园豌豆已实现2万斤产量,驻村工作队员们在豌豆种植前就找好了销路,主动对接了德阳永辉超市、四川巴蜀川珍食品有限公司,与村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并按照保底价格1.5元/斤进行收购。如今,队员们又向旌阳区援彝前方指挥部争取资金支持,为当地探索发展养蜂业。

多方奔走想办法

为村民架起过河便桥

“这条路真的太危险了,我们丰水期每次过河都是从铁路绕行,有时碰到火车过来,总是提心吊胆的。”在一次走访中,当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打子村二组的情况后,便对该路段进行了实地查探。

原来,打子村是典型的二半山区,在两山垭口处有一条河流,这条河流从路面顺流而下,阻碍了村民正常通行,丰水期时根本无法淌水过河,村民都是从成昆铁路线上绕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现状,驻村队设法协调了各方面力量,终于在越西县交通局和越西县民宗局的帮助下,修建了一号便桥。今年7月,二号便桥也开始施工。看着便桥的落成,当地村民感动地对驻村工作队员们说:“谢谢你们,扶贫干部。”

本报记者曾可嘉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省国土整治中心调研越西项目推进

本报讯为加快推进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按照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四川省乌蒙山连...

越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越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