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尔赛乡:打造生态产业链 铺就脱贫致富路
位于越西县城东南的尔赛乡,是一个典型的高二半山区彝族聚居乡。这里,植被丰富、自然资源多样,有着优质的绿色生态资源。
过去,因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守望着这方独特的优质生态资源,尔赛乡脱贫致富之路一直发展缓慢。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在全州上下“百花齐放”的脱贫攻坚产业布局中,尔赛乡规避“杂而全”的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本地生态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以蛋鸡养殖为主打、高山生态蜂蜜为“副手”的生态产业之路。
固生态,强特色,抓产业,助发展。一幅全面释放乡村活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尔赛精彩乐章,正徐徐展开……
健康产业:
绿色蛋鸡养殖为“主打”
层层渐高的坡地上,2000余只黑凤鸡正悠闲地漫步青草地;鸡舍里,3600只刚满月的五黑绿壳鸡正在温室的光照下孕育成长。这里,是越西县尔赛乡阿尔嘎村全新打造的生态蛋鸡养殖基地。
“全部都是生态养殖不喂任何饲料的,他们每天吃的是青草小虫和专门调配的营养中药餐。”鸡舍旁,生态蛋鸡养殖户阿别小平正一边喂食小鸡一边介绍着他的“养殖经”。
2017年,从着手养殖生态蛋鸡时起,阿别小平就有着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他不仅在当年快速注册办理了“品彝品”商标,也结合生态蛋鸡养殖这一项前景良好的产业制定了发展方向。
阿别小平所养殖的生态蛋鸡有两大品种:黑凤鸡和五黑绿壳鸡。黑凤鸡是从江苏引进的新品种蛋鸡,全身乌黑发亮体型较小,但鸡蛋产量高品质优,一年淘汰期过后,肉质柔韧的黑凤鸡还能卖到100元一只的价格;五黑绿壳鸡是从简阳引进的蛋鸡,产出的鸡蛋为绿色外壳,蛋白细腻蛋黄香糯,颇受市场欢迎。
乡村产业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采用全生态养殖模式,蛋鸡生长周期虽长,但经济效益直接可观,成为了尔赛乡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短平快”健康产业。
甜蜜事业:
高山生态蜂蜜当“副手”
自然资源丰富的尔赛乡,各类野花分季开放,依托这样的资源优势,这里一直有着养殖蜜蜂的传统习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结合这样的思路,尔赛乡村民杨清瞄准了生态蜜蜂养殖这一“甜蜜事业”。
通过两年的发展,杨清采用古老的彝族传统养蜂模式,养殖了近200箱生态蜜蜂,成为了乡里的蜜蜂养殖大户。“每箱能出蜜7到8斤,每斤120元,畅销市场,根本不够卖。”尝到了产业致富甜头的杨清高兴地说,养殖蜜蜂是一项门槛小、投资小、回报高的好产业。
同时,为让更多的乡亲都能通过就地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尔赛乡也积极在努力。今年5月,结合乡里的生态蜜蜂养殖现况和发展前景,乡里组织成立了越西县天然万花园农民养蜂合作社。以“合作社+供销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和个人共同出资,合作社负责运营,个人负责养殖,并在该乡花古村开展了纳入贫困户试点。
目前,仅尔赛乡阿尔嘎村,已养殖有400余箱生态蜜蜂。把传统养殖与和合作社模式相结合,尔赛乡的甜蜜事业稳健发展。
发展模式:
“复制+粘贴”促振兴
车间、鸡舍、果林、养蜂区按山势次第布局,走进阿尔嘎村生态养殖场犹如走进一个生态庄园。
今年以来,阿尔嘎村养殖场有“预谋”地在养殖规划外的空地区域栽种了蜜桃、李子、苹果等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养殖场形成生态循环。”尔赛乡党委书记威色阿木说,蛋鸡的粪便是果树最好的肥料,果树开花后成为蜜蜂的采蜜区,果树的剩果又可以让蛋鸡补充维生素。试点成功后,养殖场将在果树品种选种上下功夫,尽量延长花期,让蜜蜂“享福”。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按照生态循环的标准,阿尔嘎村养殖场打造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功能齐全的‘生态庄园’,这既是试点也是方向。”威色阿木说,一旦阿尔嘎村养殖场模式培育成功,将“复制”并“粘贴”到全乡各个村逐步推广,最终形成村村有‘阿尔嘎养殖场’的生态局面。
坚定的生态发展理念引领下,尔赛乡正在探索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振兴乡村铺路搭桥。
本报记者 郭舒曼
新闻推荐
在丰收的季节里,越西县普雄镇呷拖村500亩林下辣椒种植基地全面开始采摘,一筐筐辣椒入袋、称重……处处呈现出喜人景象...
越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越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