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闪耀职业高光
稿件来源:图片由胡逢清提供
胡逢清正在上课。
编者按
除了父母家人,还有谁会费心费力、拿出自己的时间跟你“耗在一起”?那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呵护学生有甚于自己的孩子。
感恩,是对无私付出的良师们最高的敬意!
□本报记者 吴平
教师节来临前,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教师胡逢清获评2018年全省优秀教师。
回顾20多年来的从教经历,她似乎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事迹,但正如诗词所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教师这个职业,与其说需要英雄主义,不如说更需要的是平凡岗位的坚守和自律。
翻看每位教师的心灵史、从教史,哪位教师又不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学生心中的英雄?
快乐青年
胡逢清1995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越西县普雄镇乐青乡一所农村小学,全校6个班,几乎全是彝族学生,六年级最少的时候只有2个学生。
开学第一课,胡逢清走进教堂,走上讲台,说“上课”,下面的彝族学生听不懂 “上课”是什么意思,也跟着喊“上课”!胡逢清懵了几秒,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切实的教学困境。
没法沟通,怎么办?于是,她就跟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学习彝语。
胡逢清的父母都是汉族,但因为上街购物需要跟彝族群众交流,他们都会说并听得懂彝语。老师也是,如果能够双语教学,课堂质量会大大提升。或许因为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在学习彝语的过程中,她得到了来自学生的表扬:“老师,你的发音挺准的。”
过了刚开始的适应期,工作虽然单调,也乐在其中。几个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如果周末不回家,就花5-10元,打一个“马车”的士去赶集,一起买菜、一起做饭,饭后一起聊天。所在的乡叫乐青乡,他们几个自诩为快乐的青年。
农村的冬天很冷,胡逢清有一次跟村民买了羊毛,想做一床羊毛被。但看到沾满灰尘、树叶的羊毛,她正手脚无措时,几个女学生飞奔过来,“老师,羊毛要先洗一下。”孩子们手把手地教胡逢清,用温热水把洗衣粉融了,把羊毛一点点泡进去,杂质就浮了上来,或者融在水里,然后再用清水过一遍就可以了。看到晒在太阳下、白得透亮的羊毛,胡逢清似乎感觉到了羊毛被的温暖。
妈妈之累
结婚之后,胡逢清的新家安在甘洛县,她开始了奔波之旅。从普雄到甘洛的火车,每天仅一班,并且是在凌晨5点或3点,胡逢清每个周末要凌晨4点起床,独自一人走40分钟漆黑的村路到车站。
有一次,车站同时从同一方向开进来两列火车,胡逢清只顾开心车终于来了,匆忙跳上其中一列车,过了好久才发现,车在甘洛没有停。原来上错车了,只有在下一站下车,等到下午的火车返回甘洛。
结婚生子后,快乐青年的生活节奏从闲适的散板一下调为忙乱的快板。产假结束后,胡逢清请到一个刚成年的邻家妹妹,一起来到村小,帮她照顾8个月的宝宝。但还没一个月,保姆就受不了农村的生活,撇下了胡逢清走了;宝宝的姑姑同样没熬住一个月的适应期也走了。
有一天,胡逢清要上课了,宝宝还没睡醒。她只有先上课,课上到一半,突然想了起来,便请一个学生去帮忙看一下。几分钟后,这个学生飞奔进教室:“老师,她站起来了!”“什么?站起来了?!”胡逢清一个箭步奔出去,跑到宿舍一看,哪有站起来,宝宝只是醒了,虚惊一场。
那以后,胡逢清决定还是把宝宝交给姑姑去带。直到宝宝上学前班了,胡逢清从村小调到越西县周边的学校,才结束了母子分离。
转型之困
2009年,胡逢清调入邮电贝尔小学,是县城最好的小学之一,“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投入更多,硬件环境不错,说普通话的学生比例更多,这些都提供了教学便利。不利的是生了二孩之后,自己的身体状态有些变化。”
除了记忆力变差、精力不如以前,加之作业批改量增大,她还患有较严重的颈椎钙化。但在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下,胡逢清尝试调整,在近几年的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引导学生画的“科幻画”在凉山州频频获奖。
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孩子休息了,她坚持做一个小时的瑜伽,已经做了一年。唯有严格的自律,才能让她继续胜任工作和家庭的职责。
“教书育人,朴素、简单、单纯。”胡逢清说,这也是为什么她在最辛苦的时候不愿意放弃这份职业的原因,“有使命感,又让人感到幸福,还有什么工作比这更称心呢?”
(图片由胡逢清提供)
新闻推荐
在越西感受舌尖上的文昌故里越西县历史文化悠久,各类承载着当地文化的传统美食更是久负盛名,文昌文旅节期间,不妨带...
越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越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