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玛扎石:唱响泸沽湖畔的创富歌谣
舍垮村位于泸沽湖镇,曾经是盐源122个贫困村之一,村里共有315户13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8人。
如今,舍垮村摆脱了贫困的面貌,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走进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风景如画、卫生整洁、民风淳朴,还先后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全省最具旅游价值村落”“州级文明村”。
十年来,村里翻天覆地的改变与舍垮村支部书记李比玛扎石密不可分。如今,40岁的李比玛扎石在村上任职已有十年了,他先后担任过村文书、村长、支书,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乡。
李比玛扎石总是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想为村民干点事,经历过只能混饱肚子的贫困生活,我们特别感恩现在的好政策和好生活。”
为了学习先进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好,李比玛扎石担任舍垮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多次前往各先进地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凝聚村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制定发展规划,统筹整合资源,多渠道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让贫穷的舍垮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任之初,在多方的考察学习以后,李比玛扎石在全镇率先提出土地流转的建议,在征得镇党委、政府领导同意后,立即付之于行动,多次组织群众召开大会,宣讲政策,最终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将原来由农户零散种植的村集体土地收回,同时,积极联系客商,招商引资。经过不懈的努力,舍垮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1200亩食用玫瑰种植园和300亩的优质冬桃园,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解决了农民就地就业问题,带动了部分农民增收致富。
在李比玛扎石的建议下,冬桃园、玫瑰园用工、管理等岗位全部向贫困户倾斜,采用“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和67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既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实现了村集体创收。
为了实现产品提质增效,求得村里的长久发展,在李比玛扎石的带领下,公司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效壮大特色林果业规模和产值,开创了以“专业推进产业,合作促进效益”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以公司为主体统一管理、统一规划、集体受益、老百姓得实惠的理想格局。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为了让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真正的摆脱贫困,李比玛扎石积极探索,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成立盐源县长泰丰森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鸡、鸭、鹅8000多只,并采取了“以购代捐”形式,由合作社每年向贫困户发放鸡鸭鹅苗,技术人员定期到户指导,鸡鸭鹅长大后到户回购,确保养殖农户增收致富,为精准脱贫提供产业支柱。
目前,舍垮村年集体经济已突破20万元,每年解决贫困群众务工500余人次,成功就业18人,为创新扶贫机制、助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带动了乡村生态产业健康发展,为贫困群众多渠道就业、务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舍垮村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除了脱贫致富,李比玛扎石也在全方位的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树立文明新风上不断地努力。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勤奋想学,在他的建议下,舍垮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在全镇率先成立了“爱心教育基金会”,除了对每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奖励3000元的助学奖励政策,也对考入重点高中的本村学生进行助学奖励,截至目前,获奖励学生近200人次。
“要让舍垮村越来越好!”是李比玛扎石坚持不懈的追求,在他对未来的规划中,舍垮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牢牢抓住电子商务的发展契机,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真正属于泸沽湖摩梭人的自主品牌,将独具特色的摩梭阿妈系列产品推向全国,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本报记者 钱栩
图/由被采访者提供
盐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