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中药材:发展方兴未艾

凉山日报 2019-03-20 01:01 大字

布拖,附子产量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中国附子产业第一县”。

凉山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出台:未来五年,凉山州将遵循保护生态林、发展经济林下中药材的原则,规划凉山州中药材“一园一镇三带四大体系”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到10万吨,实现中药材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凉山土地资源优越、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随着“果薯蔬草药”农牧业加快发展,为中药材工业化生产和产业链条延伸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原料支撑。希望更多企业把握凉山的资源优势,加大种植基地建设和医疗康养产业布局,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会东县淌塘镇麻塘村的李明忠一家种了40亩的金铁锁、党参、一支黄花等 “草草药”,收入了20万元。看到“先行者”们的中药材管理不费心,收获后不愁销路,收购商都自己开车直接到家门口来收药材。村里农户都意识到种植中药材的确是个路子,纷纷表示想要种植中药材。

——在海拔近3000米的盐源县青天铺村五组,14户村民在省人大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开始种植中药材重楼。带领大家种植重楼的村民沈晓放说,光是省人大送来的4200株重楼,每年至少可以增收12万元以上。而除了重楼,青天铺村还要种植白芨、黄精等中药材。

——和盐源县青天铺村贫困户一样,冕宁县大桥镇龙洞河村、巴甫村的数十户贫困农户也种下了重楼。

——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村民马查尼尔种了不少附子,收获了不少喜悦。“2011年以前,我家以种洋芋、荞子、燕麦等农作物维持生活,每亩产值一千多元,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家里住土坯房、吃粗食杂粮、没有电视。2012年开始,我加入了好医生规范种植附子的队伍中,如今我们一家住进了砖瓦房,买了电视,用上了手机,每年收入过两万。”马查尼尔介绍自家的情况。至今,布拖县附子产量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中国附子产业第一县”。

在凉山,人们习惯性的叫中药材为“草草药”。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不起眼的“草草药”,已经让很多凉山农户脱贫奔了康。

中草药蕴藏量,四川之冠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位于亚热带,地处川滇藏边缘地带,干湿相同,雨量阳光同步,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云雨稀少晴天多,气候温暖,夏季云雨较多,气候凉爽。由于地貌多变,形成极为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重要生物资源“基因库”,是重要植物、药物科学考察和研究基地,誉为“天然植物公园”和“植物王国”。

据普查药源所知,全州野生植物药共221科,4471种,总蕴藏量约56783吨,野生动物药18种,年蕴藏量约5047吨;矿物药2种,年蕴藏量2675吨,占四川省中草药种类的一半以上,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全省20%,总量为四川之冠,且出产的中药材有效成份含量高、品种优,是一块发展中药材的宝地,被誉为“川西南中草药宝库”。

据凉山州农牧局统计,全凉山中药材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昌、会东、布拖、越西、普格、盐源、金阳、昭觉、雷波、甘洛等10个县(市)。种植品种主要有:附子、续断、重楼、金铁锁、当归、砂仁、柴胡、一枝花黄、艾蒿、党参、草乌、益母草、金银花、佛手、桔梗、半夏等24种。

但是,凉山中药材加工产业却还很落后。目前,凉山州的优质纯真药材,产区大多采用传统的药材加工方式,设备粗劣,少有革新。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分散加工,现代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很低。水缸浸泡、铡刀切制、土锅炒制、箩筐撞皮、露天曝晒、柴火炕烘等原始操作方法还多在沿用,与中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不协调,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民建凉山州委就曾建议:虽然凉山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中药材资源开发滞后,中药材种植组织化程度低,建议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中药材保护、发展和中药材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吸引外地资金、技术到本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中药材生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西昌选址新建大凉山药材交易市场,形成“大凉山”中药材品牌。

筑巢引凤,做大中药材产业

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助推凉山脱贫攻坚,针对凉山中药材现状,州委、州政府把“果、薯、蔬、草、药”五大产业作为凉山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中药材确定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重点产业。

在区域布局上,按最优良品种与最佳生态适宜区相匹配的原则,坚持地道性与最高有效成分含量为标准,坚持经济林与林下药相得益彰,因地制宜,标准化建设一批地道药材种植基地。根据中药材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着力打造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河谷流域标准化种植产业带、海拔1500—2500米之间二半山规模化生态林药产业带和海拔2500—2800之间高寒山区规模化生态林药产业带等三个产业带。

在招商引资上,凉山加强了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建立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和实施中药材产业中长期规划,加快中药材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

筑巢引凤栖。目前,“重庆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已分别在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沙合漠村建成500亩蓝苍术扶贫种植示范基地、在冕宁县大桥镇店子村建成300亩蓝苍术种植基地;“云南白药集团”在凉山州盐源县示范带动建成金铁锁生产种植基地3800亩、重楼200亩;“好医生药业有限公司”在凉山州布拖县建成附子生产基地6750亩、附片生产加工线一条、在会东县建成附子、丹参、一枝花黄等生产种植基地约4100亩。下一步,“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已与凉山州昭觉县、普格县进行多次交流、考察、洽谈,计划在昭觉县建立1000亩生产种植基地、200亩药材加工基地,在普格县建立2万亩生产种植基地、100亩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 。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好医生药业集团、太极集团、云南白药集团、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凉山新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公司纷纷入驻凉山。与此同时,凉山因势利导,在全州成立了21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渐在凉山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

力争到2020年,

凉山中药材产值达10个亿

2016年4月,凉山编制完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到2020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到10万吨,实现中药材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明确“十三五”末全州中药材总规模发展到10万亩;“十四五”末全州中药材总规模达到20万亩,远景实现100万亩的战略目标。

凉山在中药材领域提出了:“1+ⅹ”生态产业发展方案为核心,遵循保护生态林、发展经济林下中药材的原则,规划凉山州中药材“一园一镇三带四体系”的“1134”工程,重点发展附子、砂仁、续断、党参、天麻,三七、丹参等7个主要药材品种,积极发展贝母、当归、铁皮石斛、草乌、山葵、羌活、百合等7个储备药材品种。

按“一园一镇三带四体系”架构,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订单带动,产业化推进为发展路径。

“一园”:建设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的大企业集团落地,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就地开展凉山产道地中药材粗、精深加工。“一镇”打造一个中药特色休闲小镇,小镇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涵盖名医馆、中药堂、膳食厅、康养院、中药加工、中药集散和观赏药材种植基地等内容,以适宜康养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三区”:根据凉山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紧跟“1+X”产业发展步伐,利用核桃等经济林下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低山河谷流域标准化种植产业带、二半山规模化生态林药产业带和高寒山区规模化生态林药产业带。“四大体系”:构建药源生产体系、中药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中药产业服务体系,形成强大、稳定、特色、生态的凉山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中药材基地建设采用经济林下套作模式,即:在核桃、板栗、水果林下套作,实现林上、林下效益叠加;净作区域也选用适宜区的荒坡地,不利用耕地来发展中药材。

小荷才露尖尖角。对凉山而言,在中药材产业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要加强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要创建地道优势药材品牌和区域品牌,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要完善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建设,要推进药材生产的良种化,要促进药材种植的规范化,要强化专业市场开发和培育,要加强中药材技术信息服务网全覆盖等等,方兴未艾的凉山中药材产业,前方的路还任重道远。本报记者 张文俊

新闻推荐

泸黄高速西宁、西木收费站封闭施工及主线半封闭施工进行交通管制

G5京昆高速公路西宁、西木收费站进入交通管制。文/图本报记者王维华途经G5京昆高速泸黄段的司乘朋友请...

盐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