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走进凉山 田间地头寻好货 葡萄架下签约忙
会理石榴、美姑土豆、盐源苹果……几百种凉山名优特产让人目不暇接。近日,2018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四川)暨电商扶贫频道对接活动在凉山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采购商前往田间地头寻好货,与凉山州90余家农产品生产主体达成合作意向,涉及采购金额9100万元。
“这是2018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首次走进深度贫困地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戴中久表示,活动旨在通过产销对接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凉山州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本报记者 李欣忆现场
“一见钟情”达成合作意向
克伦生、香妃、夏黑……“口感不亚于新疆葡萄!”在西昌市的葡萄基地,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泽光当即与西昌市道生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协议。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曹德荣趁热打铁。“我们就在葡萄园开个座谈会,大家都说说,目前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最大问题是什么?”
“贫困地区农产品要走进市场,首先得有稳定的供应量。”王泽光第一个回应,之所以对道生农业“一见钟情”,不仅因为对方做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培育新品种、提高附加值方面也走在前面。
“我们需要这样优质的产品和企业,来提升竞争力。”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扶贫不是强买强卖,只有提高贫困地区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扶贫的效果。
“但多数的贫困户还是小农思维,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一旦滞销,经济受损也最严重。”西昌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喜平有些无奈。
“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问题。”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王驭未拿土豆举例,成都日销 600吨土豆,仅10%来自凉山州,“主要原因是凉山的土豆淀粉含量太高,如果用来烫火锅,容易散架。”
这是产品细节导致的产销不对路。戴中久认为,应该通过市场倒逼和引导贫困户进行农产品生产,走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之路,提高扶贫产品的商品化率和附加值。
流通反哺生产,一些探索已经开始。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已在德阳、内江等省内城市投资超10亿元建蔬菜、水果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生产主体调整农产品结构,变革种养、经营方式,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成效
聚焦产业扶贫突出体系创新
此次现场对接,有来自全国50多家知名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生鲜超市、20多家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全国28个省(市、区)的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调研。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好产品采购的同时,本次活动还将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等投资项目的对接,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开通农特产品进城入户“直通车”,综合帮扶凉山州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凉山扶贫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知名度和销售率。
聚焦产业扶贫。在产销对接现场,采购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农民合作社,引导当地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促进产需有效对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突出体系创新。发展“市场+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指导盐源县龙洞湾专业合作社进入沃尔玛采购体系。国庆期间,云贵川渝42个城市、90家门店试点销售“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盐源苹果8吨。
着力电商发展。四川省争取中央资金2.2亿元,支持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电商扶贫体系,引导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下沉贫困农村。
新闻推荐
凉山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帮扶海子村捐款暨“以购代捐”认购活动 达久木甲参加
本报讯10月9日下午,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在西昌举行帮扶盐源县平川镇海子村捐款暨“以购代捐”认购活动。州人大常委会主...
盐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