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易地扶贫搬迁:建新房 暖心房

凉山日报 2018-09-14 08:40 大字

既要完成“军令状”,又要向群众交上满意账,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将检验出怎样的“盐源作为”?

思路清晰 职责明确

2016年,盐源县严格按照省州下达的计划任务,实施易地搬迁安置1348户5628人,涉及20个乡镇,44个行政村,37个安置点。尽管工作面广、量大,任务十分繁重,但盐源县严格对照要求进行摸底统计和因地制宜细化建设内容,实现了精准搬迁率为100%。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有利推进,离不开思路清晰、责任明确的实施举措。

事实上,盐源县的易地扶贫搬迁从2000年就开始了。“十二五”期间,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6628万元,共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760户、8800人。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能够快速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对盐源县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保护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面对新一轮扶贫搬迁,盐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农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建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盐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盐源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县委、县政府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与已经成立的脱贫攻坚工作机构合署办公,做到信息互联互通、工作合并推进;监督指导村上做好易地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精准识别和安置方式的选择,科学规划安置区(点),落实好安置用地;按照下达年度计划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户加快建设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协同配合相关部门把好工程质量、住房验收、资金拨付关,协调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矛盾,负责项目实施信息的上报,项目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同时,做好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等有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帮助安置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确保安置区稳定。

按照相关规定,“十三五”期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主要是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难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涉及2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重点为122个贫困村。

盐源县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目标是:一、在2018年内,实现全县易地搬迁建卡群众6291户,26116人。通过易地搬迁,大力推进金河、梅雨等乡镇城镇化建设程度,加快促进县城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二、配套安置区水、电、路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基础设施,配置学校及幼儿园、卫生院所及其他村级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搞好基本农田改造、新增及改善灌面、宅基地复垦等土地整治项目,配套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和就业培训等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同时搞好迁出区和安置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修复。尊重移民意愿,做到“户有所居,人有所养,发展共享,全面小康”,达成“搬得走,有事做,能致富”的预期目标,促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本着“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盐源县有序实施搬迁计划:

2016年和2017年,易地搬迁安置2509户11271人。

2018年,计划易地搬迁安置3704户16706人,目前已完成2608户。其余1098户正在加快推进,其中盐井镇、梅雨镇、金河乡A区和金河乡B区4个大型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建设完成。

规划科学 配套完善

盐源县城附近的梅雨镇集中安置点一期工程是2017年3月底开始动工修建的,在承建企业和职能部门的配合努力下,工程快速推进,如今,这里已俨然一派城市社区居民点的繁华景象,基础配套完善、花草树木点缀其间。

“当时,为了加快进度又确保质量,公司调度了大量施工机械和技术人员驻扎这里,县政府也安排有专门的工程监理住在工地上监督质量。主体工程建设期间,整个工地上有六个塔吊和近五十台建筑机械在同步作业,四百多个工作人员轮流施工。”梅雨安置点建设方项目经理宋恒鹏介绍这个工程时,语气自豪。

据悉,盐源县目前建成的大型集中安置区共有4个,都是由政府统筹安排土地,统一修建小高层安置住房。此外,还有大量的分散安置点,原则上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由易地扶贫搬迁户成立业主委员会,按照政府区域指导控制价,规建部门统一设计,由业主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自行确定施工队伍进行建设。但是,无论是集中安置区还是分散安置点,都严格执行国家、省州易地扶贫搬迁户住房面积标准有关规定:2人及以下户建房面积不超过40㎡,3人户建房面积不超过60㎡,4人及以上户建房面积不超过80㎡。对有后续建房需要的,可以采取宅基地预留续建空间或先修一层、预留二层等方法,由易地扶贫搬迁户稳定脱贫后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决定是否扩建。

盐源县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和安置方式为:按照县内安置为主、县外安置为辅,农业化安置为主、城镇化安置为辅的原则,坚持“山上生产、山下居住”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模式,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置。

其中,集中安置主要包括中心村安置、城镇安置等方式。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因点施策,通过集中建设安置房等方式,建立集中安置点,完善安置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产业扶持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分散安置则主要包括投亲靠友、跨县、跨乡(镇)的插花安置,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通过投亲靠友、土地互调互换等方式,自主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不愿远距离搬迁、不愿离开原居住地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本乡本村辖区内选择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生产的区域,采取就近就地方式安置。

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

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建设可以看到盐源县委、县政府对帮助搬迁移民脱贫奔康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不仅保障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基本物质需求,还充分考虑了他们精神文化需求和持续发展需求。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盐源县共出台了七大支持政策,内容涉及土地、金融、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人才培养。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衔接,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同时,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力争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落户,充分支持安置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支持完善特色优势产业。

就业创业扶持是“十三五”期间盐源县对搬迁移民发展帮扶的一项重点。该县将全力落实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的雨露计划,对扶贫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扶贫对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十三五”期间,该县力争做到每个扶贫家庭有1-2人接受培训,并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扶贫对象就业。竭力支持扶贫对象创业,给予一定的创业政策倾斜和创业资金扶持。

公共服务支持方面,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推进迁出区和安置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安置区和安置地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贫家庭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是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此外,盐源县还将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扶贫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落实贫困地区人才培训政策,在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评优评奖等方面适当倾斜,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搬出“穷窝窝”,盐源易地搬迁移民们迎来的不仅是更加方便舒适的新生活,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变命运的无限可能!

全景扫描

盐源县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该县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建设点地质地理和自然环境复杂、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部分安置点路况较差材料运输困难、风险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该县计划从2016年至2018年,用3年时间对自愿搬迁的6270户26658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占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数的11.4%,全州排名第三。

新闻推荐

礼州字库塔, 见证西昌“惜字”文化传统

礼州字库塔碑序题名碑礼州,地灵人杰,崇德尚礼,这里“东有温泉,西有飞瀑,南有宝库,北有长桥。上多晴空,下多碧沼...

盐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