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上网销全国 买东西不再跑县城 网络扶贫为凉山州喜德县带来新变化
网络扶贫为凉山州喜德县带来新变化 喜德县两河口镇波振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喜德县快递物流中转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
9月26日上午,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暨试点工作推进活动在四川凉山举行。当天下午,参会人员来到凉山州喜德县,考察电商物流、网络扶贫及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情况。
农产品变成商品
农村电商带动农户脱贫奔康
9月26日下午2点半,在喜德县快递物流中转中心,阿苦伍沙莫正和村民们一起将乌洋芋分拣、装箱,接下来,这批乌洋芋将通过快递物流,被送去全国各地。
阿苦伍沙莫是喜德县贺波洛乡基打村的村干部,今年,她所在村乌洋芋产值预计在20万斤左右。过去,村民只能将这些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以背和担的方式,送往县城及周边乡镇。如今,通过电商,村民能轻松将这些特色农产品送到全国各地。
以前的小范围售卖农产品,现在的全网热销商品,这背后,是喜德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建立,是搭上网络扶贫和东西部协作的东风。
通过该项目,喜德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结合城乡共同配送机制,彻底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乡镇配送覆盖率达100%,行政村配送覆盖率达到50%以上,贫困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村里的好东西再也不愁没人知道,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再愁销路。
据统计,2018年喜德县电商交易额突破1.38亿元,同比增长16.9%;农村电商交易总额超过6970万元,同比增长22%。农村电商,已成为当地脱贫奔康的重要手段。
购物不再跑县城
通过网络买到柴米油盐
喜德县两河口镇波振村辖两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2120米,有户籍人口共223户817人,常住人口177户674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7户267人。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波振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实现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完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提高,并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此后,波振村以网络扶贫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电商平台打造为重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9月26日下午,在波振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当地驻村干部讲起了网络扶贫项目建设以来,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
2018年9月27日,65岁的海来加加来到电子商务服务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第一次的网购——买了一个灯泡和一袋盐。和海来加加一样,73岁的黑惹克莫、56岁的吉克力哈、54岁的木怕五呷、44岁的黑惹曲坡等,也第一次“尝鲜”网购了酱油、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此后,买东西不再频繁往镇上、县上跑,只需打开房门走几步,在村上的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网络便能买遍柴、米、油、盐。
在电子商务点购物的吉克木加说,虽然波振村很远,但快递一点也不慢,只需三四天,东西就会送到手上。因此,来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家里的孩子网购零食、玩具,成了他的日常。
网络扶贫进校园
大屏幕连接优质教育资源
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位于喜德县光明镇光荣村建于2018年9月,用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25亿元。学校共有学生2580名,99%为农村学生。
在2018级(7)班的教室里,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端坐在教室里,通过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班主任毛灏说,这些课程的开设,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升,加上网络扶贫下硬件设备的逐渐完善,如今,学校的孩子们能享受到和大城市同学们相差无几的教育资源。
据学校老师介绍,目前,喜德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学校还设有教学用计算机教室3间、智能录播教室3间,可供上百名同学同时开展远程学习。
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下,当地教研员队伍还在逐步开展网络教学研讨活动,在资源共享、互助交流的背景下,让教育帮扶从“输血”逐步走向“造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 肖洋 徐湘东 宋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9月以来,喜德县公安局开展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该局以捣窝点、破要案为工作重心,采取划片查处、集中整治...
喜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喜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