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凉山日报 2019-09-18 01:07 大字

“被喜德县委、县政府评为‘喜德县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被喜德县卫生健康局评为‘喜德县2018-2019年年度先进帮扶工作者’”2019年8月19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医疗组长、喜德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晋强收获的与其说是荣誉,不如说是对他在喜德县8个月帮扶工作的肯定。

今年1月,身为共产党员的晋强来到了国家级贫困县——喜德县,开始了在喜德县人民医院为期1年的对口帮扶。

发挥强项

填补多项空白

喜德县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医院科室设置不全,科室人力资源紧缺,收治病人没有专科专治等原因,导致整体医疗水平不高,很多病人对县医院缺乏信心,就连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都要到外地上级医院就诊。

晋强被安排到医院内一科(肾内科、呼吸科)挂职科室副主任。作为肾病专业主治医师,在得知肾脏病专业在当地是一片空白后,晋强立即在内一科开始了肾病专科建设。

他积极筹建血透室。血液透析是肾脏病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当地既没有血液透析室,也没有掌握血液透析技术的人,当地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都要去西昌或成都。经过多次与院领导沟通后,血透室建设很快提上议事议程。

4月,血透室开建。他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SOP)进行血透室布局设计。每一电源插座摆放,洗手池、洗眼器位置的安放都不放过;每个床单元的大小他都亲自测量。在晋强看来,建好血透室是他送给喜德县人民医院和喜德县肾病患者的最好的礼物,“不能有半点马虎”。

9月底,血透室开始投入使用,填补了喜德县无透析治疗的空白,为当地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与此同时,晋强与彩超室、检验科、放射等多个科室多次进行沟通,开展多项新检查项目,让肾脏病诊断更确切,治疗更准确,让肾脏病患者得到合理有效治疗。

此外,还组织大家积极开展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极大地减少病人因传统操作带来的痛苦。

用心用情

服务贫困地区病患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从来到喜德的第一天开始,晋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诊疗。

“你们太棒了!”3月6日,在晋强主持下,喜德县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完成。75岁女性患者的家属,给内一科的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25岁的依火木且,无法面对患上尿毒症的现实。晋强多次到病床旁轻言细语和他谈心,鼓励他战胜病魔。深入与家属沟通并取得信任后,最终,点燃了依火木且战胜病魔的信心。

晋强每周有2次门诊诊疗。喜德是彝族聚居县,前来就诊的彝族患者很多。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病史,他努力掌握了一些日常彝语词汇,如今已基本能够达到门诊工作需要。

在门诊诊疗中,晋强态度和蔼,认真倾听,详细了解病史,尽可能在门诊明确诊断。对需要住院的患者他总是很耐心给病人解释住院的必要性。

4月26日,晋强接诊了一名15岁颜面部水肿的患者。因患者年龄小,病情相对复杂,他马上组织科室与省医院肾病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根据会诊意见和结合患者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至今,患者一直在门诊找晋强随访,病情稳定。

8月13日,52岁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布地拉火病情危重。晋强和内一科主任龙天蓉迅速组织科室讨论患者病情,最后确定为其做腹膜透析。经过治疗,布地拉火度过了危险期。

9月4日,晋强与省、州肾病专家在喜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完成一例腹膜置管术。术后,跟进患者后续治疗。

……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下乡巡回医疗,把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带进了彝家村寨。

不无夸张地说,晋强的到来,让喜德县的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倾囊传授

让喜德有更多好医生

1年的对口帮扶让晋强明白,时间太有限了。要想让这里的患者今后都得到有效的治疗,需要很多业务强、技术精的医护人员。所以,“传帮带”重任在肩。

工作中,他按照“传帮带”认认真真教学。每天对新病人进行教学查房时,晋强会从最基本的如何询问病史到查体都一步不漏地对“学徒”带教,对于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更是讲得透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问,对于答不上来的问题耐心讲解。对危重病人和入院后3天诊断不清楚的疑难病人,及时组织大家以(PTT)形式讨论学习。

除了忙完自己日常工作,他还抽时间给低年资需要考试的医生进行理论及技能的培训。今年考生的考试成绩非常喜人。

在晋强的“传帮带”下,年轻医护人员快速成长,医院肾脏病诊疗技术也提升迅猛。

在喜德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晋强开展新技术10多项,进行操作示范20次,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教学手术2例,肾病专科会诊30多次,疑难病历讨论10次,培训医护人员1828人次,专题培训14次。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医院内一科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6%,收治病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55%。

现在的喜德县人民医院,在帮扶专家和本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院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到医院来看病、住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实现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的预期目的。

吴邦银 本报记者 程宗萍

新闻推荐

彝家土豆:“穷根子”变身“钱串子”

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土豆,是彝族人的命根子。彝族人世世代代吃土豆,但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只有土豆,“命根子”也是“穷...

喜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喜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