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低保”二十年:讲好“雪中送炭”的故事

凉山日报 2019-09-12 01:47 大字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下岗潮”,在今天看来,或许是挑战与机遇同在。但当时,陈文辞却并不这么想,拿到“下岗证”的那天上午,他感觉自己在这股洪流面前,如同沙子一般被大浪包裹着漂来漂去,想要挣脱,又不知该往何处。

州民政局领导赴基层调研社会救助工作。

政策之光:“低保”迈出铿锵步伐

“丢了‘铁饭碗’,身边的人也弥漫着哀伤的气息。”部分下岗职工生活的问题日益凸显。1997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乡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项政策直接瞄准“下岗潮”后产生的各类社会问题,尽可能解决下岗职工收入和生活困难。

凉山州的“城市低保”也是起步于此。“当年的工作主要是全面调查摸底,了解全州城市‘三无’人员的基本情况。”已经退休的林峰当年是凉山州民政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科的负责人,他说,当时凉山州启动建立城市低保制度的前期工作,从1998年开始,全州首先在西昌、会理、昭觉等三县率先实施试点,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第一批纳入保障供给439人。

“第一批‘城市低保’的试点,让广大城市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这项政策如同春雨一般滋润了土地,温暖了人心。”到1999年,“城市低保”在凉山州全面覆盖,17个县市都陆续建成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低保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到104—156元,全州保障人数达到11634人。

陈文辞正是在这一次被纳入“城市低保”,拿到了第一笔“低保”金。“低保金改善了我们低收入下岗职工的生活,更让人觉得国家没有不管我们,非常暖心。”或许正是带着这份温暖,他在往后的岁月中不断发奋,最终事业有成,一家人生活持续向好发展。

20多年来,凉山州城市低保从尝试到成熟,从小范围到大覆盖,从薄弱到稳定健全,发展的步伐走得铿锵有力。回首时间长河,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起步阶段(1997—2001年),最初城市低保保障范围,主要针对企业下岗职工,范围较小,但基本解决了其生活困难问题。

发展阶段(2001—2008年),城市低保的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城市户籍人员中的困难对象,包括下岗职工及家属、困难大中专毕业学生、城镇农转非人员、灵活就业人员。

稳定阶段(2009—),城市保障对象渐趋稳定,动态管理逐步完善,对象数开始减少。截止目前,凉山州城市低保标准安宁河五县一市达到530元/月,其余县市达到500元/月,共纳入城市低保对象4.5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94.5元。

“版图扩张”:“低保”从城市走向农村

多年来,凉山州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凉山的贫困,重点体现在农村。相比城镇,农村地区范围更广、贫困更深、人数更多。

“如果说城镇低保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完成了重要的探索和质变,那么农村低保的实施,是这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面的快速扩大最重要的补充。”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低保”工作是民政社会救助的“主战场”。

从2006年起,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的安排部署,凉山州逐步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了《凉山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试行)》。至此,开启了凉山民政覆盖面最广、涉及资金最大的一项工程。

“当时全州17个县市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按照‘低标准、小范围、重在建制’的思路,先初步建立制度再谋发展。截止当年12月,全州农村低保救助对象仅有6.34万人,累计月人均救助17元。”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其后12年的发展历程中,凉山州农村低保经历了起步探索、平稳过渡、规范提高、精准识别等阶段,从覆盖人数、操作规范、救助资金、科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巨大飞跃。截止目前,凉山州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720元/年,共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3.1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86.4元。

喜德县新喜村村民范光春在外打工摔断了腿,他的家庭从此几乎断了收入。“妻子身体不好,只能做点简单的农活。一家人都靠我撑起,突然发生这个意外,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范光春拿着并不算多的赔偿金,忧虑着两个正在上学孩子。

当时凉山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刚刚起步,在村委召开会议全村通过后,范光春成为了凉山州第一批被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村民。“每个月的钱在不断提高,到现在已经翻了几十倍。”范光春说,生活的改善提高是毋庸质疑的,至少可以多购一件衣服多买几斤肉,最关键的是拿着这笔钱心头非常温暖。 

民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职能中众多内容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城乡医疗救助保障”“未成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多项内容。长期以来,社会救助在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版文/本报记者 徐箭明 沈虎子

本版图/凉山州民政局提供

新闻推荐

嬗变,在两个月间 记喜德县东河乡瓦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

时至今日,喜德县东河乡瓦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施工管理人员苏木果还清晰地记得他们刚到这里时的情形,“一个私人承...

喜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喜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