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建强农民夜校 筑牢攻坚阵地

凉山日报 2019-03-06 08:13 大字

为有效助力精准脱贫,喜德县将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思想认识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抓手,针对农民群众的技术、文化、生产需要,喜德县采取学习与实践并重、学习与升华并举、学习与提升共进等多种形式,将农民夜校打造成为满足农民需求的“主阵地”,提高农民素质的“多面手”,加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建设农村文明的“助推器”,实现脱贫攻坚的“加油站”。

按需施教,把夜校建成满足农民需求的“主阵地”。按需施教,注重主题策划,按照农民现行产业和种植计划,针对发展中的技术、链接问题,采取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菜单式”培训办法,让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根据节气、农时、农事和农业、农村、农民等特点,采取“一月一主题”、夜晚加白天、固定加流动、集中加个别、共性加个性、必修加选修、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灵活便捷的教学活动。

拓宽范畴,把夜校建成提升农民素质的“多面手”。强化惠民富民政策、农业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社会风气教育、科学技术培训教育力度,以点对点、人对人、单位对政策等方式,定点定向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栽培技术、时事政治、宪法民法专题教育,拓宽农民群众受教范畴,加大巩固内在实质,定期要求农民做好思想汇报,贴靠跟踪学习教育落实情况,逐渐将学习内容转化在实地生产、移风易俗、思想解放中,积极发挥农民夜校多面手作用。

深入交流,把夜校建成加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打破农民夜校村级主导模式,以村、镇、县三级党委联动形式,开展书记(村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授课活动。发挥民主议事作用,村级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事件,利用农民夜校开课时间,对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和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确保村级决策符合大多数群众意见。采取田坎会、院坝会、田园座谈和现场操作等新教学方式,通过口述讲解、动作演示、事故案例、电视播放、文娱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坐农民家,与农民交朋友、结对认亲,拉家常、话发展,融洽党群关系。

传播礼仪,把夜校建成建设农村文明的“助推器”。积极发挥农民夜校引导教育功能,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以新旧对比、组组对比、农户对比等方式,举办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礼仪传播等活动。通过播放宣传片、展示新农村图片,直观地将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等落实到本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促进农民群众改变观念,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农民夜校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培育人才,把夜校建成实现脱贫致富的“加油站”。全力发挥农民夜校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农业技术培训、日常知识普及、民主议事、信息交流等作用,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向扶贫开发产业过渡转化;强化农民夜校扶贫开发责任,针对社会发展新常态、新形势,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业合作社,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本报记者 孙泽)

新闻推荐

85后省人大代表、“深山建设者”佘金波:四天建好一栋房 让“成都造”装配式建筑扎根凉山

85后省人大代表、“深山建设者”佘金波:1月16日,85后省人大代表佘金波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雷远东摄...

喜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喜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