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追随市场到主动适应市场,再到经营创造市场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中国中铁:开路先锋实现“三级跳”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2-28 06:42 大字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夯实技术底蕴,从“找米下锅”到成为世界500强,实现了中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进表示,中国中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了从被动追随市场到主动适应市场,再到经营创造市场的“三级跳”。

锐意开拓

“两个月时间,隧道涌水量近1300万立方,超过了一个西湖的水量。”12月5日,在新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小相岭隧道施工现场,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张瑞明告诉记者。

全长近22公里的小相岭隧道,是新成昆铁路上的最长隧道。在专家评审中,这一隧道被定义为“全国隧道涌水量最大的隧道”,国内外罕见,再加上岩爆、岩溶等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极大。

距离新成昆铁路30公里的老成昆铁路上的沙木拉达隧道,同样位于四川省喜德县小相岭山脉。这里曾被称作“修路禁区”,暗河、断层、泥石流随处可见。

在6.4公里沙木拉达隧道长达6年的“战役”中,每前进一公里,就有50多个年轻人牺牲,352名建设者长眠此地。

28岁的郑冬冬和妻子都在小相岭隧道工作,他们的孩子将在明年4月降生。爷爷郑守礼,80岁,河南温县人,曾经修过沙木拉达隧道,在那里待了6年。父亲郑战胜,也是中国中铁的职工。

1964年,郑守礼响应“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与战友凭借钢钎铁锤挖出沙木拉达隧道,成为成昆铁路全线贯通的关键,为西南腹地群众凿开了一条出山通道。

“修沙木拉达隧道时很艰苦,睡的是大通铺,20多人共用一双雨鞋,穿着蓑衣干活,吃的东西要花4天时间从成都运过来。”郑冬冬听爷爷回忆。

去年清明节,隧道人母永奇来到沙木拉达,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这是外婆整日念叨的人,他的外公。虽然这个年轻人从没见过外公,只知道他为了修成昆铁路而牺牲,遗体就地掩埋,家人根本不知道葬在哪里。母永奇激动又悲痛地向家人求证,85岁高龄的外婆连夜赶来,捧出丈夫留下的唯一照片,双手颤抖,把脸紧紧贴在墓碑上。

代表“中国速度”的T、D、G字头列车依次登场,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加速领跑,而时速30公里的老成昆铁路运力远不能满足客运货运需要,大凉山被甩在慢车道上。新成昆铁路按时速160公里设计,从成都到昆明将由19小时缩短到6个多小时。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中铁人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闯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1981年夏天,一支铁路建设队伍出现在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的一片荒地上,在一人深的荒草中搭建起临时工棚,用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做饭,拉开了浩浩荡荡闯市场的序幕。这支由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中铁二局前身)二处处长孙永福带领的被同行称为“野战部队”的精兵强将,用精湛的工艺、吃苦的精神、优质的工程立住了脚跟,在深圳建设了首个工程远东饼干厂,打响了中国中铁闯市场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中铁人迫于当时铁路建设市场的生存压力的绝地奋起,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中中铁二局“找米下锅”,探索市场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中铁持续拓宽经营领域,从传统的铁路、公路、桥隧建设领域进入了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单轨建设等新兴市场;在特级资质、执业资格证书、企业业绩信誉等经营要素建设上均实现了长足进步。

在中国中铁的成绩单上,一连串数字引人注目:连续13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先后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

不断创新

在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为“世界三大风口”的台湾海峡,一条跨海“长龙”已跃出水面,初具雏形。

这是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它所在的地方风大、浪高、水深、流急、潮汐明显,一年有300天以上是6级以上的大风,波流力为常规长江、内河的10倍以上,被称为“建桥禁区”。

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大桥项目常务副经理张红心说,针对复杂的施工条件,技术人员开展了海上施工平台搭建技术,复杂海域条件下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海峡大风环境高塔施工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研究。“这是世界级的工程。它彰显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中国技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中铁大桥局不断建立“中国桥梁”建设标准,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拉开了我国现代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建设序幕,奠定了中国现代桥梁向“大跨、轻型、高强”发展的方向。

从江河到海洋,从单一桥型到各种桥型,从零散拼装到整体吊装,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这些都离不开材料、技术、工艺、装备的创新。40年来,中国拱桥、斜拉桥的跨度分别从150米、75米跨越到575米和1092米,现代悬索桥从无到有,跨度已达到世界第二的1700米。据统计,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有12座,中国占9座。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铁逐步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大跨度桥梁、长大隧道、铁路道岔、盾构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建造成套技术、桥梁建造技术、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技术、“四电”集成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勇于“出海”

在国内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中铁也在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说,作为中国铁路系统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中铁的工程项目已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中铁就承担了新中国第一个援外项目坦赞铁路的建设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中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组建联营体进行强强联合,使公司真正成为跨国经营的企业。

一系列“第一”让中国中铁人为之自豪:参建的亚吉铁路是我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正在推动的匈塞铁路是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实施的第一条铁路项目;参与设计的俄罗斯莫喀高铁是中国高铁技术标准走向欧洲的第一个项目;参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参建的中老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第一个铁路项目;承建的孟加拉国“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

目前,中国中铁在海外业务遍及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在建工程项目(含设计及工业制造)达到490个,境外机构282家。

新闻推荐

喜德:县委县政府调研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

本报讯近日,由喜德县委书记曲木伍牛带队,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等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调研艾滋病防治工作,并看望慰问长期奋战...

喜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喜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