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习俗文化》出版发行
本报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和睦互相帮;人多不一定让人羡慕,人与人之间团结才是发展的根本;长者讲话,儿孙恭听不能插话;屋内不能随意跨过三锅桩取拿东西。”……
这就是彝族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些习俗习惯,千百年来给族人以规矩和处事做人的原则,人人受益,人人遵循,社会结构稳定和谐。
好的习惯和方式方法要继承。以此为蓝本,近日,由喜德县民间文化学者马海锁古、吉克阿乌两位编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和西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锦卫二位先生作序的《凉山彝族传统习俗文化》一书,由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了解,这是一本内容丰富、选材准确、双语双文,图文并茂,让入耳目一新的“彝族文化百科全书”,也是一幅了解彝族历史的画卷,更可以看作是一顿教育子孙修身养性的精神食粮。
据了解,《凉山彝族传统习俗文化》一书,把彝族习俗与彝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把彝族传统习俗与彝族新科学思想进行有机结合;把彝族习俗与现代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书中梳理了彝族人民对天文、地理、历史、自然、哲学、宗教、伦理、数理等等的文化积淀。如:《玛牧》与行为规范习俗,命名习俗,姓氏和称谓习俗,理亲习俗,算命择日习俗,建筑习俗,调解习俗,待客习俗,彝历年习俗,火把节习俗,捐助习俗,聚会习俗,卫生习俗,农牧生产习俗,竞技体育习俗,民乐演奏习俗,婚丧辩唱习俗,狩猎习俗,中草药治病习俗,送祖灵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等。
这些包罗万象的文化习俗,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需求、彝族人民审美价值的表现、彝族人民伦理道德的要求以及彝族人民的社会历史底蕴。
该书的出版,旨在使新一代广大彝族青少年了解到本民族的各种优秀传统和风俗习惯,了解到本民族的昨天和今天,从而重拾文明的智慧,绽放出彝族文化的光芒。
本报记者米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琳“波木,在不在?”7月20日下午,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员刘涛和喜德县邮政公司驻村工作队干部郑...
喜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喜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