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昆铁路进展顺利:曾被断言“修路禁区” 全程缩至6小时

云南共青团 2018-07-07 10:25 大字

近代以来,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很多铁路在延伸,它们中不少和自古奔腾的江河一样,像民族的血脉一般深深地烙在我们民族的精神里。成昆铁路,便是其中一条。

它从自古繁华的锦官城出发,蜿蜒在川西的凉山中,到达云贵高原上的春城,全程1083.3千米,肩起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打通了蜀地向南的通道 ,更是让许多祖辈都从未走出过凉山的同胞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它的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它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昆铁路不止是一条铁路,更多的是精神。它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均前所未有。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它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时候,在30多万铁道兵的奋力拼搏下,上千人牺牲的代价中,以其神话般的诞生,奠定了自己在人类筑路史上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而新修建的成昆铁路,即将取代其大部分客运功能。

大田菁大桥1166米,是成昆铁路上第二长桥。虽然它脚下的龙川江只有短短的十几米宽,但为了抬升成昆铁路进入龙骨甸车站,它引桥甚为壮观。虽然现在高架的路桥不难见到,但是在当时物资欠缺、技术落后的时代,能下定决心修如此长的一段高桥可想而知是有着多大的勇气。

当你在列车呼啸而过后瞬间寂静后的时刻,踏上这曾经付出了多少铁道兵血汗甚至生命的铁路时,仿佛你的身体能与之接触,你的心灵能与之共鸣,听到当年那一阵阵的呼喊声,看到那一副副挺拔的身躯。

如今

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有了新进展

永仁至广通段铺架过半

全线开通后将构建西南与西北之间的新通道

2022年,乘火车从昆明至成都

将由现在的19小时压缩到6小时左右

曾经,修建这条铁路,一公里牺牲50人

1

登上海拔2244米的山顶,25岁的李恒站在一个山洞前,沉默许久。这是老成昆铁路上最长的隧道沙木拉达,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这里时常发生,被西方国家喻为“修路禁区”。

沙木拉达隧道 杨奕钊摄

隧道正上方的字已经模糊,只留下两侧的对联: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攀枝花的钢铁得以运往全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依托它发展了起来。

入职两年来,李恒第一次贴近外公的青春。

2

对于成昆铁路,有些人不会陌生,小的时候,不少家庭都用过以成昆铁路为背景的年画等物品。成昆铁路年画 

时间冲刷着记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这条铁路背后的故事了:

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牺牲两个年轻人。成昆沿线的每一个火车站,几乎都有一座烈士陵园。在沙木拉达隧道旁,李恒缓缓走进陵园,脚步很轻。

外公说过,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去年清明节,隧道人母永奇来到这里,意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个年轻人从没见过外公,只知道他为了建设成昆铁路牺牲,遗体就地掩埋,家人根本不知道葬在哪。

母永奇“激动”又“悲痛”地向家人求证,85岁高龄的外婆连夜赶来,捧着丈夫留下的唯一照片,双手颤抖,把脸紧紧贴在墓碑上。

母永奇的外婆拿着丈夫的照片 

当年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参加铁路建设,因为修铁路非常危险,几乎没人报名。最后,梦想参加祖国建设的外公报名了。走的那天,外婆怀里抱着2岁的女儿,送他到村口。

外公在离家两年后去世。当家人得知噩耗,他已牺牲了半年。年轻的外婆一人拉扯大两个孩子。之后的50年,尽管多次搬家,母永奇外婆的房间,一直放着丈夫留下的一口木箱。过去的艰辛,李恒也从外公那里了解过一些。

机器分解成零件背上高山  来源:成昆铁路纪录片

建设成昆铁路时,一支部队在高山宿营,白天,一场暴雨冲走了战士的被子,夜里,一场大雪又不期而至。第二天早晨一看,帐篷不见了,战士们蜷曲的身子像一座座雪丘,军号一吹,雪丘里站起了一个个雪人。

有两座雪丘却静卧在雪原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李恒外公参建的沙木拉达隧道被比作“水帘洞”,没有雨衣,许多人患上了风湿病。部队能给大家配发的“营养品”只有每天的50克奶粉、100克白糖。

这样他们还舍不得吃,都攒起来月底寄回家。渗水严重的隧道 来源:成昆铁路纪录片

6.4公里长的沙木拉达隧道,在修建的6年,平均每修建一公里,就有50多名建设者献出生命。遗憾的是,李恒外公从没坐过他亲手修建的成昆铁路,没等通车,就去了下一个战场。

50年后,在沙木拉达隧道30公里外,他们的后代将修建新成昆铁路最长的隧道。

3

看到下面的数据,我们或许就能理解,为何那时的年轻人会如此的义无反顾。成昆铁路行驶在大凉山境内 杨奕钊摄

成昆铁路通车的时间,也是攀钢钢铁出“炉”的日子。资料显示,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在大凉山,同样的旅途,坐汽车需要十多元,而火车票只需两元。

中国的“复兴号”高铁时速高达350公里,而成昆铁路时速30公里。成昆铁路穿过的大凉山,印上了深深的贫困烙印。新成昆铁路的修建提上了日程。大凉山的一座村庄 李冬摄

当地百姓用塑料布裹窗户。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孩子的身形比城里的同龄孩子小两三岁。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切,一条更快的新成昆铁路在2016年开建,预计2022年通车。

4

李恒正是为新铁路而来。

2016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辞掉大城市的工作,被一趟绿皮火车带到了偏僻山区。有一个同来的姑娘在去项目地的途中哭了,“离城市越远越绝望”,请求在附近的镇子下车,辞职回家。还有个小伙子仅入职一天,第二天一早未留下任何言语,离开了。

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

未来的工作比李恒想象中艰巨的多,他和平均30岁出头的小伙伴准备征服的是新成昆铁路“最后21公里”的小相岭隧道。小相岭山脉 李玥摄

这里每年有4个多月冰雪天气,150天以上狂风怒吼。老成昆线绕过了地质最复杂的地区,新成昆线则走直线,“沉睡”半个世纪的难关扑面而来。小相岭隧道 来源:《成昆青年说》

隧道里机器轰鸣,粉尘弥漫,大家靠击掌、拍肩这些肢体语言打招呼。口罩不出三个小时就变黑。

“无水硬如钢,有水一滩泥”。工人只能像半个世纪前那样,用铲子一点点开凿,像雕刻工艺品。有些地方像沙土一样绵软,盾构机、凿岩台车这样的大型现代化设备,很难派上用场。一捏就碎的岩石 杨奕钊摄

“泡”在水里工作的项目总调度郑冬冬,是个90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和工友一干就是10个多小时,连午饭也在洞里解决。“老成昆人脚底扎了钉子还接着干。”机械队长王定枝,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在洞里一干就是9天9夜。

付出总是有回报,小相岭隧道掘进的速度刷新了我国机械化钻爆施工的历史记录。

偶尔,工作遇到困难,有人喝完杯里的酒,低声说一句“还不如回大城市”。“大家都不愿逆行,这个国家会好吗?”一旁伙伴说到。

第二天一早,这群年轻人接着劲头十足的出现在工地上。

5

这两代年轻的建设者太像了。

过去,李恒的外公和战友生活在隧道旁的席棚,30多人挤在石头上的大通铺,在他们看来“为了祖国修铁路,越是艰苦越幸福”。如今,年轻人用一间空宿舍当“酒吧”,每当完成一段工程,就从园子里摘自己种的菜烧烤,喝几杯庆祝。小相岭山脉 李恒摄

新成昆铁路将在2022年建成,到那时,这条铁路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实现南下出川的重要通道。

他们祖孙两代修建的两条铁路,将共同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通车之日,李恒想带外公重返成昆。这个愿望他想了半天。他不确定,那时会不会也像外公一样,没能等到通车,就又投入了新的战斗。成昆铁路

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

强国一代有我在!

我们站在舞台中央,肩上扛着使命荣光

仰望星辰大海方向,内心拥抱超越力量

……

我们是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同时,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原标题:《在云南和四川有一条铁路,曾被断言“修路禁区”,它的诞生就是个神话》

云南共青团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zqbcyol)、马蜂窝用户@贺磊、昆明信息港等  

新闻推荐

吉克小木呷:彝族群众的解忧人

现任喜德县红莫镇调解委员会主任的吉克小木呷,在当地德高望重,是远近闻名的“德古”。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数十年,因为...

喜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喜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