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擂响脱贫战鼓展开决胜攻势

凉山日报 2018-04-05 10:02 大字

时值初夏,蔓延的绿色播撒在莽莽群山之间,脱贫攻坚让这些嵌入云山之间的彝乡村庄,有了山里人的新幸福。一栋栋规建有序的彝家新寨小洋房,一条条笔直通达家门的道路,蓝天下的喜德县乐武乡里柯惹村在初夏的时光里显得格外的美丽、迸发出新的希望,静谧的村庄里,孩童快乐地嬉戏在刚新修好的民族文化广场,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着对新时代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喜德县乐武乡里柯惹村是一个极典型的彝族聚集高寒贫困山村,贫瘠的大山和贫困的山民在岁月的长河里代代相守,让人很难看到希望,这里海拔高达3000多米,共有4个村民小组,201户,836人,贫困人口多达117户469人。村民主要依靠种植荞麦、马铃薯为生,全村有耕地面积5270亩,林地面积2760亩,一年四季的辛劳苦做换来的只有勉强的温饱,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对于贫困泥潭里的贫困群众来说太遥远。

里柯惹村不通路,扶贫慢火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泥泞的山村小道,高寒山区的荒芜,气候的寒冷,房屋的破旧,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脱贫谈何容易。

凉山喜德——彝族老家,全县2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2.3万人,是一个地处山区、以农为主、彝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该县精准识别136个贫困村15526户59645人贫困人口,通过2017年动态管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喜德县有贫困建卡户16277户68024人,其中,2014年脱贫1516户6616人,2015年脱贫1775户7267人,2016年脱贫14个村1663户6814人。2017以来,喜德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全面完成17年41个村2648户10545人各项脱贫指标。

2018年,喜德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紧盯“一低七有、一超六有”等指标任务,以住房建设、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四好创建”为重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切实以“绣花”功夫推进各项工作。

2018年1月1日喜德县召开了年度脱贫攻坚启动动员大会,有力有序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在住房建设中,该县坚持科学集中、适度分散和小组生微相结合的原则,融入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按“整体协调、美观大气、错落有致、独具彝族特色”的要求进行高端规划设计,在全县规划34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住房建设。具体推进中坚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理”的“四统一”原则,并引入“微田园”理念,真正通过扶贫工作实现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2018年40个预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光明镇甘哈觉莫村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特大型集中安置点,安置农户1696户,项目采取EPC招标由四川路桥承接,总投资5亿元,已全面开工。

根据喜德县属于整体性贫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贫富差距很小,为化解矛盾,推进和谐搬迁,该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实施“两个60%”。即贫困村可以增加贫困户数的60%名额用于解决临界户的安全住房,严格按照2016年制定的“五级三公示一协议”的程序确定,即户主申请、组上评议、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初审、乡(镇)审核、县上审批;村、乡(镇)、县三级审查后分别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与随迁户签订搬迁合同和旧房拆除宅基复垦协议后进行新建安全住房。临界户补助标准为彝家新寨补助标准的60%。以此充分实现了全县范围内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整体县域面貌的改变。

夯实产业扶贫基础

增强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喜德县牢固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建好“三个基地”,突出“三个带动”,实现贫困群众“三重收入”,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现代化农牧业理念,引领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突出“三个带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一是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引进养殖业龙头企业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年能繁母猪1.5万头,年出栏约30万头仔猪的生猪扩繁场, 提供猪仔及饲料、猪种及养殖技术、现代化管理及疫病预防、统一回收成品实施生猪“代养模式”项目。目前,已建设年出栏500-2000头生猪代养场30个,已有200户养殖大户带动80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初步估算,整个铁骑力士生猪现代循环养殖项目每年可收益5500余万元,可在近300个代养点带动2000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二是突出“大户带动”。发展推广1户大户带动2-5户贫困户的“1+2”“1+5”养殖小区模式,积极培育种养殖大户,带动身边贫困户,通过“大带小,富带贫”,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突出“合作社带动”。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电商平台”等模式,引导带领贫困户建基地、闯市场、强产业,现全县建成250个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3000余户,转变理念、产业突破,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实现“三重收入”,创新联结利益共赢机制。喜德县始终抓住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扶贫利好政策,在盘活村集体经济同时,努力为贫困农户进行产业融资贷款,使贫困户获得三重收入。一是入股获得分红收入。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充分吸纳贫困户土地参与或投资入股,贫困户获得利润分红。二是务工取得劳务收入。明确提出设施农业项目用工优先使用贫困群众劳务,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提升现代种植技能。2018年,要完成各项农村劳动技能培训3.36万人次,实现劳务输出5.65万人次、劳务收入8.5亿元。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特产品收入。结合贫困村产业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特产业,充分利用贫困户产业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促进贫困群众发展花椒、核桃等农特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增加贫困群众农特产品收入。

深入推进“四好”创建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喜德还坚持把“四好”创建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和“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全面部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凝聚整体合力、狠抓工作落实,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力助推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该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作为“四好”创建的重点,在拓展载体上下功夫,在丰富内容上求创新,下定决心改进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实现了贫困群众全覆盖,让农村群众能够从电视、书本里学知识、学新风。狠抓载体作用发挥,开办“农民夜校”170所、实现全覆盖,举办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2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彝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观念,倡导文明新风。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创建县级“四好村”89个,州级“四好村”10个,县级“四好”家庭20837户;非贫困农户创建率达50%以上,贫困户创建率达15%以上。

2017年喜德县完成41个贫困村退出2648户10545人脱贫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明确全县工作预期、乡镇脱贫目标和贫困村脱贫任务,并将脱贫任务分解到县乡村户和部门,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地落实。

据了解,喜德县2018年计划完成40个贫困村(包括5个极度贫困村)2457户10214人退出。实现贫困村退出“一低七有”,达到“一超三有”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

走在里柯惹村的村道上,赶场的老乡们高兴地走在新修的通村硬化路上,聊着天。他们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给我们修房子,修路,我们村的变化真大。这是里柯惹村村民阿苦瓦格和阿西木呷的对话,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慨!

如今的里柯惹村72户贫困户实施易地移民搬迁住房建设,均已完成了主体建设;15户实施彝家新寨住房维修,均已完成主体建设。投入资金191.2万元建成通村硬化路10.5公里。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一村一幼”项目建设已完成。安装饮水管道4千米、蓄水池1个,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生活用电全部解决,广播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通讯网络全覆盖,家家户户搬进了新家住进了新房,通过精准帮扶过上了好日子,迈进了新生活,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里生活越来越好。

里柯惹村的变化是喜德县决胜贫困,脱贫攻坚强劲攻势带来的贫困蜕变的一个缩影,诚如里柯惹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光鹃所说:脱贫路只要还有一个贫困群众就绝不后退,决胜贫困,喜德剑已出鞘。

本组稿件文/图本报记者 孙泽 李婧 王燕平

新闻推荐

抓好精准培训 助推脱贫攻坚省安监局对喜德县贫困群众开展技术培训

本报讯近日,省安全监管局“助推脱贫攻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班”在成都市中铁二局神力机械培训学校举行。省安全监管局机关党委和人事培训处、喜德县委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开班典礼。省安全监管局此次...

喜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喜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