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彝家山寨引路人的无悔青春

凉山日报 2017-08-12 03:19 大字

入户调研。 旧房。 新居。 修建之前的入户路。 修建后的入户路。

(上接第1版)

这就是小山村村民眼里的吴宵,这就是村民口中的“阿木科”——第一书记吴宵。

“农民夜校” 开出最美文明花

在通过与村三职干部的交流交谈中以及入户走访中,吴宵发现因不会汉语,不懂得养畜知识致使本村农户难以发展。为此,在省安监局的大力帮扶下,吴霄和小山村“两委”在小山村开办了“农民夜校”,通过组织村民跳广场舞、看坝坝电影等方式将养殖、种植等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教授给与村民;并结合“四好”创建活动,组织村民开展卫生评比活动,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公开评选,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村民,组织其到先进地区进行“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体验式培训。在村民相互比赶中让“四好”之花在小山绽放;与此同时,创新的将政策宣讲、法律学习融贯其中,让“农民夜校”成为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的重要举措。

通过“农民夜校”,实现智力产业上的支撑帮扶放大效应,目的是让小山村与全国在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提升小山村造血功能,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同时,他着力于小山村的产业发展,实施“远近结合、1+X”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村“两委”确定了全村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主,并根据规划实施核桃、大蒜、肉羊等产业。经过全村的努力,先后成立了喜德县安帮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喜德县安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这一举措,使得村里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如今,小山村有了自己的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帮扶,贫困户每年有了固定的收入,增收门路得到拓宽。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村民们掌握了致富的技能。

合作发展 山里有了幸福果

通过不懈努力,2016年小山村大蒜卖出了2.736万元,集体入股喜德县安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肉羊14万余元,组织四川省安监局以购代捐从小山村贫困户手中购买农产品9.4万元,为小山村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

每当提起这个“汉呷”书记,小山村的村民都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嘴里不停地说着:“卡沙沙!卡沙沙!”

曾经一穷二百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喜德县的“明星村”。合作社建起来了,漂亮的新房整齐排列,笔直的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小山村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素质提高、政策法律普及一体创建,在推进全村“硬”脱贫的同时全面加强“软”实力的提高。

印记

820天的扶贫路

2017年6月30日

从2015年4月到小山村,2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今年6月30日,与村民一起参加喜德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歌唱比赛时,我带着村民们穿着彝族服装,站在台上,向全县人民唱出了我们小山村自己的歌——“小山村农民夜校之歌”。

面对几百名观众,我和村民们用尽全身的力气歌唱着,两年多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了我的眼前:800多天的扶贫工作,受过伤、受过委屈,开心过、迷茫过。我在这两年的工作中,通过与村“两委”、工作组、帮扶单位一起努力,让小山村在2016年年底退出了贫困村序列,让贫困户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跳起了坝坝舞,在家门口上办起了农民夜校。这两年的艰苦工作都值了。

我的一个领导时常对我说:“扶贫工作要干好,就必须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你对贫困村民的一个帮助、一次技能培训;也许就可以改变他的一生,甚至他们一家人的一生。”正是在工作中,因为这句话,让我忘记了苦和累。

小山村现在的样子,村民的精神面貌,是需要自己用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去改变才能实现的。820多天的扶贫路,改变的是许多村民一生,也改变着我自己。

声音

吴宵

作为一个安监人,作为小山村第一书记,一种使命感、荣誉感油然而生,但初心不改,发展有始无终。我珍惜并抓住在村上工作的每一分每一秒,铭记初心,不辱使命,带领小山村走上致富路,我坚信我们村在2017年一定会巩固、发展得更好。

新闻推荐

凉山州两名乡村校长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

本报讯7月12日,新乡村校长论坛在杭州举行。全国一共有20位校长获得了这一荣誉,四川一共有两名校长获奖,他们是来自凉山州喜德县李子乡爱心小学罗承业和盐源县泸沽湖镇达祖小学王木良。基金...

喜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喜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